在全国“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经验交流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邓传淮
2010年4月10日
尊敬的廖心文会长,尊敬的周秉德、周秉建女士和高振普先生,尊敬的殷翔文厅长,尊敬的淮阴师范学院郑书记、胡校长,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好!
我非常高兴、非常荣幸参加全国“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经验交流暨学术研讨会。走近伟人故乡,走进淮阴师范学院校园、走进今天的会场,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周恩来总理、周恩来精神的魅力和影响,从灵魂深处又一次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感染。我首先代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代表我们司长杨光向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伟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广泛的、持久的。在今天这一场合,让我们想到了很多历史的场景,让我们想到周恩来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生平、思想。我感觉到,通过这样一个会,让我们互相感觉到非常的亲近,走得很近。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承担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项目评审和研究成果的评审;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三是高校出版社和高校文科学报以及校报的管理;四是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我们这四块工作可以说与今天会议的主题——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都有密切的联系。来之前,我专门向司长作了汇报,司长非常支持,表示一定要赶过去,一定要参加会议,表达我们司的态度,表达我们对这样一项事业的支持,表达我们对淮阴师范学院作这样研究的支持。
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力军。当前,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队伍,高校占80%,从研究成果来讲,85%的研究成果在高校。包括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讲课,大部分专家出自我们高校。目前,深入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也正式列入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热议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下一步,要通过《规划纲要》制定具体的《关于进一步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计划》,推动这项事业向前发展。相信通过新一轮的“繁荣计划”的实施,我们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一定会更加繁荣发展。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底蕴深厚,人才济济,成果卓著,面向未来,江苏教育厅启动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工程,我们认为,这是一项富有远见的创新举措,精心地实施好这一工程,必将为繁荣发展江苏高校乃至全国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都会创造出非常好的经验作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研究工作必须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真正把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这样一个重要的课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思想建党”是我们党一大特点和优良传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者要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统一起来,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周恩来的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党人优秀品质完美结合的典范,周恩来精神不仅是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且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我们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青少年教育的最好的素材,最生动的素材,最有价值的素材。加强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研究,探讨用周恩来精神教育青少年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途径,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引导青少年立志学习周恩来精神,自觉践行周恩来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能够像周恩来总理那样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民族、前途紧密结合在一起;能够像周恩来理那样珍惜美好时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刻苦读书,像淮阴师院校园里随处可见的那首诗那样难酬蹈海亦英雄;能够像周恩来那样投身社会实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热爱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磨砺思想,打牢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基础。现在的青少年,是有所欠缺的,对周恩来精神的研究以及用周恩来精神加强青少年教育,如何使我们青少年在这些方面有所长进,能够成为一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很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加强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的研究,是我们高校哲学社会工作者,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我们在这样一个研究领域应该有所作为,也能够有所作为。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年以来,江苏、天津等地高校利用挖掘这一资源优势,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今后的研究进一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我看了今天会议提供的材料,大家提交的研究论文都从不同的侧面来深化这一主题的研究。我觉得这些论文都非常有价值,如果可能呈现给全国,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是一个推动。各校的周恩来研究机构、周恩来纪念场馆、周恩来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都为这一课题的研究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重要的贡献。借此机会,让我们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江苏省教育厅把周恩来与青少年教育列入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来进行重点建设,我认为非常必要、很有意义。我们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愿意和江苏省教育厅一道共同推进这一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支持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研究取得越来越多的成果,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社科司除了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规划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自筹经费项目外,还有一些专项任务项目,比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时代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每个专项都单独划拨了300万元的课题经费。这些与我们基地研究都密切相关,所以我请大家积极踊跃地申报我们的课题。
从教育部这个层面,我们已经建立了100多个研究基地,我想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这样一个研究基地现在是省重点研究基地,它的下一个目标当然应该是全国的重点研究基地。所以我想学校要沿着这一目标向前走,作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研究干部,我们也应该为使得这个基地从省重点向进入国家重点作出我们自己应有的努力。
建设好这样一个重点研究基地,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贯穿到整个基地的研究工作中去。除了指导思想明确之外,我想基地建设下一步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见一些成效。
第一,基地建设要强化三个观念。 一是要强化特色观念,要以特色创品牌,以特色求地位,以特色求发展。淮阴师范学院研究周恩来与青少年教育这个课题,有其他地方不可具备的独特优势。二是强化联合的观念,积极探索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跨系统开展联合攻关的路径。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淮阴师范学院的基地已经和中央文献研究室等重要的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三是强化走出去的观念,不仅走向江苏,还要走向国外,不断扩大我们基地在国内及国际学术界的影响。 第二,基地建设要注重三个结合。 首先要注重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促进我们基地的成果向教学层面转化,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形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互动,人才培养与科研相长的良好机制。其次,推动不同的学科视野、学科方法、学科文化的交叉互动。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涉及的学科是非常广泛的,学科的交叉融合很重要。第三,要注重基地与学科相结合,注重基地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相结合,注重基地与主渠道、主阵地相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深化基地研究而且能够有力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第三,基地建设要注重扩大三个效应。 一是扩大积聚效应。要善于整合全校、全省乃至全国的优秀资源,共同推进这样一个研究基地的建设。二是扩大带动效应。努力在坚持正确的学术方向,形成有效的学术规范,造就和谐的学术环境,培育良好的学术风气上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最近,学术浮夸已经引起了中央高层的注意,国务委员刘延东刚刚发表了一个重要讲话,已经全文发了下来。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基地已经在弘扬学术正气方面起到了,我相信我们这个基地肯定能起到表率作用,这是我们对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的最好的纪念,最好的追思。三是扩大辐射效应。在推动基地研究取得高水平成果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积极的促进教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培养各类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淮阴师范学院历来重视周恩来思想、生平和精神及其育人研究,坚持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形成了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研究基地,构建了比较完善的育人机制,凝炼了比较鲜明的特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已经成为省基地培育点。召开这次全国性的“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经验交流暨学术研讨会,有力地展示了我们的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是提升淮阴师范学院研究水平、扩大淮阴师范学院的影响,特别是彰显淮阴师范学院在周恩来研究领域独特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我们在座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探讨平台。我相信这次会议一定能够取得重要的成果,为周恩来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提供更多更好的思路和举措,为促进高校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与人氛围,提供更多更好的启迪与借鉴。
最后,我祝会议圆满成功!祝在座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作者:邓传淮 审核:)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