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8 日上午,淮安高校教学联合体启动仪式在淮阴师范学院隆重举行。淮安五所高校负责人签署了共建协议,同时开通了淮安高校教学联合体网站、颁发了淮安高校教学联合体通用借书证和淮安高校教学联合体首批教学督导员聘书。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淮安市副市长陆长苏,盐城工学院、盐城师院、淮安五所高校的负责人和在淮高校师生代表近500人出席了启动仪式。仪式由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王煌主持。在主席台就座领导嘉宾有: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淮安市政府副市长陆长苏、淮安市教育局局长吴兆方、淮阴师范学院院长詹佑邦、淮阴工学院院长章跃、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胡学同、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仁雷、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朱敬源等。
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和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市区汇聚了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办学各具特色、层次类型多样的高等学校,拥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中心、6个省级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共设置本专科专业179个。近年来,有4个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1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现有在校学生6万余人,专任教师近4千人,拥有各类文献资源300万册,实验设备总值达2.2亿元。多年来,淮安地区的高等学校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对苏北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立高校教学联合体,是我省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推进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教学联合体的建设,对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资源共享,加强开放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办学效益,增强人才培养竞争力,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淮安高校教学联合体是我省在苏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教学联合体,对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苏北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实现教育的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并将产生重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根据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协议,淮安高校教学联合体将重点在以下十个方面开展共建共享,即:互聘教师;互享优质课程资源;互认学分;互用实验室;互借图书;互用体育场馆;互享高水平学术讲座;互相开放教学实践基地;互享信息资源;共同构建教学管理制度平台。联合体成员学校的学生将可以接受不同学校、不同特色的文化熏陶,为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淮安高校教学联合体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清单统计,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5所高校派出备选老师280人,备选课程324门;可共享的网上教育课程24门,可共享的实验中心、实验室133个,备选教学督导专家49人。根据协议,各校在2005—2006学年开设的讲座,均提前两天在淮安高校教学联合体网站上发布,每校每学期开出的讲座数量不少于20次,让学生接受不同学校、不同特色的文化熏陶。
淮安市副市长陆长苏代表市委、市政府致欢迎词。她说,最近几年,我省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淮安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科教兴市”、全面建设小康淮安作出了贡献。淮阴师范学院早在2002年就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目前正朝着争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方向努力;淮阴工学院也于2004年取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将于明年接受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4所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淮安高校教学联合体的建立,将为在淮安创办更高层次的大学积累有益的经验和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淮安市地处苏北,人才流失较多,人才引进难度较大,为了实现江苏“两个率先”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淮安,我们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人才,大力提高人才本土化程度。淮安高校教学联合体的成立,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市各高校间的师生交流与互动、学科渗透与融合、优势共享与互补、办学实力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这些无疑都将进一步促进淮安高等教育事业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淮安高校教学联合体共建工作的启动是淮安高教发展史上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淮安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支点。我相信,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领导下,在淮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淮安高校教学联合体必将顺利发展,淮安高等教育事业必将更加辉煌。
淮阴师范学院院长詹佑邦教授宣读了淮安高校教学联合体宣言,淮阴工学院院长章跃教授代表高校领导讲话,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俞宁宣读了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高校教学联合体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清单、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翟玮玮代表教师发言、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陈栋兰代表学生发言。
丁晓昌副厅长最后作了重要讲话。丁副厅长在讲话中指出,淮安高校教学联合体是苏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区域高等教育联合体,是江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他强调,高校教学联合体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不仅涉及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也涉及到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创新,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并加以完善。他要求各成员高校齐心协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建设资源共享新平台,积极探索高校资源共享新机制,不断创造共享资源新特色,努力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教学改革上取得新进展,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取得新飞跃。
一名有幸参加这一仪式的同学高兴地说:“过去校内的选修课内容较为单一,现在资源共享,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可以选听更多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了,从社会角度来讲,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成为‘多面手’,才能在择业、就业上有更大优势。”
(作者:张同刚 审核:)
关键词: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root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