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媒体淮师 >> 正文
身体力行,传承经典——访淮阴师范学院副校长张强
来源: 时间:2011年06月22日 00:00   点击数:

北京师范大学《师大观察》报记者:李玮

2011年5月28日,淮阴师范学院副校长、中文系教授张强老师莅临了第四届两岸青年古典诗词联吟大会。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他一直身体力行的目标。

表演开始前,我们在禧龙宾馆看到了年过五十的他,头发斑白,却不失风采。岁月沧桑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些许皱纹,但仍然掩不住他奕奕的神采。刚进去时,记者还有些紧张,张强校长打破沉默:“我听说过来的是两个小姑娘,就是你们吧!”眼前这个慈祥的长辈顿时让紧张的气氛消弭。

在此次联吟大会中,采菊诗社将带着两首出自张强校长之手的诗词——《清平乐》和《满江红·侠客行》登台亮相,这也是联吟大会四年以来第一次有原创近体诗词呈现在观众的面前。那么这两首诗词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呢?

张校长介绍说,在淮阴师范学院,由他亲自任教,开设了“古典诗词鉴赏与写作吟诵”这门课,这门课正是由自己此前带领采菊诗社参加古典诗词联吟大会的感悟而来。在这门课上,他不仅要教给学生如何鉴赏一首诗词,更要使学生领悟诗词创作的要领。《清平乐》和《满江红》都是为教学所作。在这门课上,张校长一改刻板的教说式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师生互动,使课堂更加生动。张校长说,吟唱古诗词也是教学的一部分。吟唱诗词是为了让同学们更能体会诗词的意境,离经典更近。

在本次联吟大会的“金戈铁马”这一篇章中,采菊诗社要吟唱的正是张强校长所作的《满江红·侠客行》。

《满江红·侠客行》

大漠狂沙,折不断,英雄浩气。

一声啸,山河颤栗,寒星哭泣。

仗剑云游四海间,挥刀相助迎风立。

去无踪,谁有不平事,长鞭记。

张胸胆,行高义,柔似水,长歌系。

驾一轮明月,奔驰千里。

摘取飞红成利器,拈来深翠擒妖逆。

望星空,侠义古风存,长相忆。

这首词情感慷慨激昂,笔墨激扬恣肆,赞古时侠客义胆、叹今日侠义远去。当张校长讲起他创作这首词的起因时,眼中泛着光芒。他告诉记者,当今社会,整体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有丑恶的东西。但是人们面对社会丑恶的一面,不愿意去揭露它、改变它。当代人比起古时的侠客,少了几分阳刚之气。我们应该提倡侠义精神,有感而发,故作此词。

张校长指出,当下有很多人乐于接受快餐文化,以为看看电视、上上网就行了,但是这样得到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扎实的功底。“中华文化几千年,传承至今,剩下的都是精华,我们有义务去继承和发扬它。现在,国家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在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都开展了这方面的重点研究课题。但是真正推动这一工作的正是身体力行推动古典诗词吟唱和古典文化传承的台湾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和淮阴师范学院。”我们不需要喊什么口号,“踏踏实实,更有意义”。举办这次古诗词联吟大会,促进了中国古诗词吟诵的发展,也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张校长身体力行,传承经典。牵头开设古诗词课程,进行实际创作、深入研究,带着弟子参加诗词联吟大会,他把精力都献给了他钟爱的事业——传承经典。

作为当代人,对古诗词总有种说不出的隔阂。对这一点,张校长认为,我们应该大胆接触,去实践、去创作。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兴趣,并深入领悟其内涵。他说,作为一名教师,自己有责任探索传承经典的路径。他希望这一代青年学子能够跟随他们这一代人的脚步,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当记者离开时,他的眼中满是期许。或许,作为一名教师,他希望自己播下的种子有一天能够生根发芽……

(作者:李玮 审核:朱延华)

关键词:

本文来源: 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root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