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院系动态 >> 正文
传媒学院暑期"三下乡":感悟运河魂 共聚两岸情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9年07月03日 07:44   点击数:

淮师新闻网7月2日电(记者冯紫仪)6月24日—28日,传媒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台湾四所高校师生携手开展两岸大学生运河文化体验营活动,共同领略传统文化的美好神韵,重走运河之路,感悟历史的沧桑巨变,见证昔日淮安运河文化的兴盛,学习传统手工技艺,弘扬汉族服饰文明,巡礼大运河文化遗存,增进两岸文化交流。

图为台湾师生扎染成果展示。记者李智

追雅韵,承古启今存底蕴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大运河文化遗存、汉族服饰文明与传统手工技艺成为了这座城市里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忆。传媒学子与台湾学子并肩同行,深入民间小巷,学习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用木条、玻璃球等简易常见的材料,在织物打绞成结,然后经过高温染煮、冷却固色、沥干晾晒的一系列过程,形成特有图案。两岸学子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在指尖晕出扎染之美,饱含了机械印染、流水工艺无法取代的魅力。随后,两岸师生穿上华美的汉服,体验汉文化之美,共同学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习俗、等级与礼仪之。活动结束后,师生一同收听了《“运河之都”的形成、嬗替与文化特征》专题报告,报告阐述了大运河的历史变迁,解读了淮安的前世今生。同学们在传统文化与习俗中感悟东方古韵,追溯文明源头,探索民族之魂、强国之魄,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承古方能更好的启今,将中华民族孕育千年的文化底蕴内化于心才能在新时代更好的传中国声音,讲中国故事,让中国以独特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寻古迹,千载兴衰鉴今朝

千年历史载兴衰,运河风骨育名城。历史积淀了城市的神韵,让这座城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两岸大学生携手前往淮安市清江浦区,感受漕运文明,寻访运河文化衍生出来的辉煌人文成就,挖掘千年运河孕育的伟大文明,体悟历史的宏伟变迁。“里运河”是淮安人的母亲河、文化河,有“文化长廊”的美称,承载着淮安千年的运河文化。同学们先是欣赏了里运河沿岸风景,紧接着踏上“中州岛”登高远眺,又来到“江淮第一园”晏清园,在古典园林的清朗秀丽中流连忘返,最后前往淮安戏曲博物馆,学习戏曲知识,回顾戏曲名人。作为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单位,淮安见证了建国七十周年峥嵘岁月里,祖国的繁荣巨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还依靠文化遗产的内在推动力,新时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聚两岸,文化交流方显容

巡礼遗存感悟,话历史思古抚今。“河下古镇”因为与大运河的位置关系而得名,也因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名人荟萃而扬名。两岸师生来到这座诗情画意的安静小镇,先后寻访了吴承恩纪念馆和漕运博物馆,欣赏了珍贵的艺术珍藏品,巡礼大运河文化遗存。在整个大运河文化体验营活动结束后,台湾学子即将启程回台,两岸学生纷纷表示出不舍之情。为增进两岸友情,传媒学院于咖啡厅举办了“邂逅最美运河,踏浪最美青春”两岸大学生运河文化体验营交流会。会上,两岸师生围坐在一起,收看了由传媒学院志愿者制作的影集,重温具有历史底蕴的运河文化。台湾学子分享了在本次体验营活动中的所思所想,同学们还一同欣赏了由传媒学子和台湾学子分别带来的精彩才艺展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流谈心,期待着再次重逢。体验营活动使淮安的运河文化根植在两岸学子心中,也意味着两岸高校合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本次活动由传媒学院携手来自台湾的师生,共建两岸大学生运河文化体验营,两岸师生一同感受运河文化、城市风骨,让台湾同胞深入了解内地文化的同时,增进两岸文化交流、推进友谊,用那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孕育出的广为流传的文学艺术形象去寻找两岸同学共同的童年记忆和话题,追寻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渊源,维系绵延深长的友谊,为两岸文化交融奠定了基础。

图为参观清江浦记忆馆。记者马峥

图为交流会现场。记者马峥

(作者:冯紫仪 审核:侯美玲 编校:董旭冉)

关键词:暑期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陈岩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陈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