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3月31日电(记者汪庆 陈晨)为更好地学习周恩来精神风范,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3月30日下午,法政学院院长季秀平在“周恩来法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主题讲座上为学生讲述伟人思想,并结合学院创建“周恩来班”活动提出思考和建议。
对于周恩来有无法治观念的疑问,季秀平列举史实向听众阐述周恩来的法治思想。他说:“周恩来不仅很早就提出‘法治’概念,还在其治理国家的时候将法治贯彻到生活中。”对于周恩来到底说的是“法制”还是“法治”,季秀平给出了自己的理解,立刀旁的“制”有着刑起于兵的残酷,可以保护百姓,也可以作为伤害人的利器,而“治”则不同,更能体现着法律价值与理性思维。“研究周恩来思想对于我们现在也很有意义,周恩来对于国家法治道路的建设有着很大贡献,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以及宪法、国际法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体现。”季秀平说。
对周恩来法治思想的形成,季秀平从周恩来的生平谈起,向同学们讲述周恩来受孟德斯鸠、卢梭等人关于法的思想的熏陶,再一步步形成较为完备系统的法治思想。“周恩来的法治思想形成后,并没有停止不前,而是继续向前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其法治思想的内容日益丰富;二是其法治思想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一个精神与思想如果没有随时代发展,只会停滞不前,最终被淘汰,而周恩来不断丰富着其法治思想,使其与时代、世界紧密结合。
季秀平总结周恩来法治思想的当代价值时谈到,周恩来法治思想指导我们应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努力使立法符合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坚持依宪治国,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政治自由和民主权利,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坚持和平共处,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对于周恩来思想和精神如何与我们生活结合,季秀平说:“我们淮阴师范学院一直在践行周恩来精神,我们的校训“崇德励志,博学笃行”也汲取自周总理的崇高精神,法政学院更是坚持着周恩来的法治思想,学院坚持周恩来精神立德树人,将其贯穿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 同学们就“周恩来班”创建和如何将专业学习与周恩来精神的领悟相结合跟季院长进行互动交流。
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对于周恩来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更添一份敬佩,同时还认识到尽管我们大多数参与争创的班级最终不能获得“周恩来班”相关荣誉,但在参与中学习、感悟周恩来精神的熏陶才是活动的真谛。无论结果如何,创建的过程将铸就良好的班风、学风,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与美好回忆。
(作者:汪庆、陈晨 审核:孙慧玲)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张同刚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