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堂速写 >> 正文
于贯生老师的课堂:结合自身
来源: 时间:2014年04月29日 15:27   点击数:

上课铃声响起,幻灯片上显示着于贯生老师这次要讲的章节——能力。刚开始,于老师先带着我们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然后就讲第一节的内容——能力的含义和种类,同时将能力、才能以及天才进行比较。幻灯片上展示了有关天才的描述与学习方式偏好,告诉我们天才更喜欢没有课程、独立学习、选择自由,不喜欢训练、背诵、上课。同时,老师询问了我们古今中天才的例子,大家列举了爱因斯坦、高斯、白居易、王勃等人

接着,于老师讲了第三节——潜能。潜能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通过美国心理学、日本学者以及我国学者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智力并不是影响成就高低的关键因素,反而性格占了很大比重,意志是成功的重要原因。老师播放了“米歇尔的推迟满足实验”,通过测试儿童能否禁得住糖果的诱惑还测试他们的意志力,并且在实验后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最终发现那些意志力强的人比那些没有禁受住有货的孩子获得的成就要大得多。

最后,老师讲了治理结构理论,包括比奈的大因素理论,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桑代克的三因素理论以及瑟斯顿的群因素理论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包括语文、逻辑数学、空间、肢体运作、音乐、人际、内省以及自然观察者这八种智力,这一理论被广泛运用到了教育论域。根据多元智力论,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与性质却呈现许多个别差异,个人的智力光谱就各如其面,人人各不相同。多元智力理论的重要性,在于人类创新进步、成功、快乐的因素都可从发现自我多元智力的可塑性开始。在说完多元智力理论相关的内容之后,老师让我们谈谈自己学了之后的感想。很多同学都觉得社会大众对人才评定的标准不应该是唯一的,应该从多方面看待他人。

在课程的最后,老师对这次我们讲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且希望我们能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生活之中。

(作者:项敏 审核:王倍倍)

关键词: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王倍倍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王倍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