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部 >> 宣传动态 >> 正文
淮海抗战英烈群雕(之六十):运筹帷幄震江南
来源: 时间:2015年08月06日 08:09   点击数:

谭震林,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攸县城关镇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与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与张鼎丞、邓子恢一起,领导了闽西三年游击战争。

1940年4月,谭震林来到苏南东路地区主持党政军全面工作,担任东路军政委员会书记。他结合东路情况,就东路的战略目标、发展前途,果断地作出了大刀阔斧放手发动群众,发展与壮大主力部队,发展地方党员,抓紧在游击区建立独立自主的抗日民主政权,真正成为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之决策。此后,谭震林将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改名为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仍简称“江抗”),自任司令兼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同时,他将常熟“民抗”和“江抗”原有部队统一整编为“江抗”第一、二两个支队,将昆山、青浦的抗日武装统一整编为“江抗”第三支队。

谭震林巧妙地把井冈山、闽西南的斗争经验,运用于水网平原的游击战争,在大上海外围燃起了熊熊的抗日烈火,东路的抗日部队在烈火中得到了锻炼、提高、壮大和发展。谭震林到达苏南东路地区仅半年多时间,“江抗”东路指挥部所属的部队已由400多人发展到3000多人,经历了大小战斗50多次,控制了苏南东路苏常太、澄锡虞、昆青嘉地区内大小市镇94个、人口约200万。

皖南事变后,苏南部队整编为新四军第六师,谭震林任师长、政委兼江南区党委书记。他从新的斗争形势出发,进一步重视加强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为了让部队和地方党组织摆脱悲观失望情绪的影响,他提出开展积极斗争的方针。5月21日,国民党军向我十六旅四十六团驻地黄金山发动进攻。谭震林亲临阵地,布置部队构筑工事,设下埋伏。至24日,三战三捷,大大振奋了部队士气,鼓舞了广大军民坚持苏南抗战的信心。

1942年,谭震林调任新四军第二师政委兼淮南区党委书记。为了迅速打开淮南工作的局面,他狠抓机关作风整顿和生产自救运动,克服了党内的不良倾向,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从根本上解决了根据地的供给,从而稳定了军心民心,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各级抗日民主政府的威信。1944年, 谭震林率部解放淮安、宝应以东广大地区,取得了占鸡岗反顽战斗的胜利,扭转了淮南地区抗日被动局面。

1945年,谭震林任华中分局副书记、华中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中野战军政委。新中国成立后,谭震林历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83年9月30日,谭震林在北京逝世。

(作者:李想 审核:庄飞)

关键词:

本文来源:淮安日报责任编辑:庄飞

编辑: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