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部 >> 宣传动态 >> 正文
淮海抗战英烈群雕(之三):掩护战友身先死 威振敌胆“红铜钢”
来源: 时间:2015年07月29日 09:35   点击数:

王道明,原名王以曾,涟水小成集乡人。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以国民党乡长的公开身份,掩护地下党活动,散传单,打土匪,保护党组织。1934后党内开展反富农路线斗争,王道明无辜地被清除出党。抗战爆发后,王道明积极响应淮涟一带党组织号召,组织群众抗日联庄队。王道明有一支从土匪手中缴获的红铜钢枪,战友们见这支枪性能好、声音洪亮,很像王道明那刚直勇猛的性格,都亲切地称王道明为“红铜钢”。

39年3月,日寇占领涟城。王道明带领联庄会队员破坏敌人的电话杆,袭扰下乡扫荡的日伪军。1939年3月18日陈师庵一战,王道明会同四乡武装民众300余人,围攻日寇,击毙了1名日军小队长,并缴获白色大军马1匹。八路军陇支八团成立后,王道明带了从地主家中借出的二三十支步枪和大白马参加八路军,任4营营长兼4连连长,不久被批准为中共正式党员。王道明作战勇猛,多次出色地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1939年秋,王道明接受拔除二塘据点任务。他利用敌人下炮楼吃午饭之机,奇袭敌人,打死打伤6个敌人,缴获部分********,而自己却无一伤亡。

1940年2月7日农历除夕之前,八路军陇支三梯队转移到涟西一带休整。闻知涟水城的日军在腊月29日出城到陈师庵、古寨一线抢掠,便决定在洪码一带伏击日军。9日上午,三梯队500余人利用河堤伏击日伪军近400人,由于日军并未按预想进入伏击圈,梯队武器装备差,战场形势对三梯队并不利,在接触袭扰了敌人一阵后,梯队决定撤离。

撤离过程中,王道明率队担任后卫任务,得到喘息的日军紧随其后追到小马庄。小马庄仅有8户人家。日寇由于吃了亏,不敢近战便用重炮火轰击,致使庄内成一片火海。四连战士们棉衣烧着了脱下棉衣穿单衣打,单衣烧着了跳进水缸里灭火,子弹不多了,就用草钩、铁叉继续战斗。下午四点多钟,敌人冲进庄内。为了保存力量,王道明指挥战士分头突围至庄外,不幸中弹负伤。他凭借着坟包继续战斗,掩护战友突围,直至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为了纪念王道明烈士,1943年家乡人民在烈士家乡建起了烈士亭,涟水县人民政府批准将烈士的家所在的乡村命名为“道明乡、道明村”。

(作者:zsr 审核:庄飞)

关键词:

本文来源:文学院责任编辑:庄飞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