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澄,原名丁泽成,淮安县(区)席桥镇丁圩村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丁澄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参加学生抗战宣传演出、读书活动,参与组织抗盟行动并担任县抗盟分会常任理事,活动期间并遭受到国民党政府的逮捕羁押。1940年秋,丁澄担任抗日民主政府第十一区区长,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丁澄发动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武装斗争,组建起100多人的抗日队伍,领导了大小近百次战斗。他以席桥为中心,清除日伪据点,巧打土匪,智取军火,使席桥周边的日伪军、土匪闻风丧胆。
淮安东北乡三里湾土匪杨文锦,眼见抗日政权势力渐大,便前来投奔丁澄区队。在逐步取得丁澄的信任后,担任了丁的警卫员。对抗日政权虎视眈眈的韩德勤顽固派和驻扎在淮安县城的日军司令部,得知这一情况后,暗中想方设法收买联络杨文锦,答应他如果杀死丁澄就给他一个团长的职位。匪性不改的杨文锦,忍受不了革命队伍的艰苦纪律,时间不长就叛变投敌,他先是投奔韩顽,接着又投靠了日伪。
1941年11月,杨文锦经过密谋策划,设下陷井,将丁澄骗至家中,劝诱丁澄和他一起投敌。在遭到丁澄同志的拒绝后,杨氏兄弟竟用磨得锋利的打猎钢叉抵住丁的胸口,强迫他答应。面对凶残的杨氏兄弟,丁澄毫不畏惧,斩钉截铁地回答:“要头可以,要我投敌办不到!”
就这样,年仅25岁的丁澄同志惨遭杨匪杀害,壮烈牺牲。
丁澄同志牺牲后,淮安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赵心权等一直没有忘记给烈士报仇。1945年农历除夕,县抗日大队夜袭杨文锦的老巢板闸,正在县城公馆吃年夜酒的杨文锦,接到日军司令部的电话,随即带人赶赴板闸。结果中了抗日大队的埋伏,两发子弹连续击中他的胸部,当场毙命,板闸的炮楼同时也被端掉。事后,杨文锦的尸体被愤怒的百姓用绳子拖在马车后面,一路游行示众到徐杨、马厂一带。
(作者:zsr 审核:庄飞)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