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上指出,中国和俄罗斯分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和欧洲主战场,都为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作为反法西斯四强国之一,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主力军。然而,国外一些学者却不承认这个事实,认为日本败于美国、苏联和英国,不是败于中国。
国外一些学者之所以质疑、贬低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除囿于某种政治偏见外,还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抗战情况。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了“冷战”思维的影响。在纯意识形态的冷战时期,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成为不宜提及的一段历史。当时,西方学者也难以接触中国国内的研究文献,很难与中国历史学家见面并研讨这些历史话题,导致西方历史学家对中国二战贡献缺乏了解。国际上,有关英、美甚至苏联在二战中角色的研究著述汗牛充栋,但讨论中国二战角色的书籍,尤其是英文书少得可怜。
事实胜于雄辩。中国是反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牵制了日本的主要兵力,使其无法“北进”,与德国东西夹击苏联;也推迟了其“南进”时间,支援了美英在太平洋的作战。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承认:“假如没有中国,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可以攻下澳洲、攻下印度……”
对中国二战贡献的质疑、诋毁,既是对历史的歪曲,也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伤害,更是对抗战中伤亡的3500万军民生命的漠视。如何让世界上认清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还中国二战功绩以“公道”呢?笔者认为,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拓宽二战史研究的国际视野。
中国学术界要加强抗战史的研究,用丰富的史料证明中国的贡献。苏联在二战中的功绩也曾被西方诋毁,例如,西方曾称,是乌克兰士兵而非苏联士兵解放了奥斯陆集中营。俄罗斯捍卫历史真相寸步不让,组织学者收集研究相关史料,以无可辩驳人的事实驳斥了西方的诋毁。我们也要加强对中国抗战史的研究。这方面,海峡两岸要摒弃“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纷争,携起手来,共同研究,捍卫荣誉。
对我国抗战史的研究,要与国外合作,与国际“接轨”,避免“自说自话”。在过去三四十年里,二战史的研究越来越“国际化”、“跨国化”。与国外学者交流和互动,让国外学者来研究中国抗战史、宣传中国抗战史,远比我们自己宣传效果好。比如,去年9月,西方历史学者拉纳?米德撰写的《中国,被遗忘的盟友》,在国际上热销,对西方舆论以及学界了解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作者:常文 审核:庄飞)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