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部 >> 理论学习 >> 正文
淮阴师院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来源: 时间:2011年12月17日 00:00   点击数:

淮师新闻网12月19日电(记者韩翔 吴杨)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12月16日下午,淮阴师范学院党委中心组在图书馆第一会议室再次集中学习,主题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地方文化繁荣”。郑勇、胡相峰、张强、刘文宇、纪丽莲、顾建国、秦志林等校领导和校党委中心组全体成员参加学习。校党委书记书记郑勇主持学习活动时强调,要紧紧围绕大学的功能定位,积极开展文化研究,培养文化人才,引领社会风尚,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

/

图为集中学习活动现场。 记者 韩翔

本次学习有三位同志发言,校长胡相峰围绕高校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服务地方作交流发言,副校长张强应邀就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作交流发言,党委宣传部部长朱延华围绕校园文化建设汇报了学习体会。

郑勇强调,要着力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作为以文理为特色的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还要着力思考,怎样加强文化创意、文化经营、文化管理这方面的建设。要在这些方面发挥我们的价值,有所作为。

郑勇指出,要重视发挥科学研究在文化引领方面的作用。在这方面,文科具有优势。怎样引领地方文化发展,引领社会风尚,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还要进一步思考。

郑勇强调,文科学科如何在社会服务中发挥优势,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在社会服务中,首先要更新观念。文科能否进行社会服务,在社会服务中能否有所作为,许多高校已经做出很好的榜样,在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方面,已经迈出了很好的步伐,我们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入思考文科研究如何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其次要建立机制。要积极创造一种文科为社会服务积极有利的条件,鼓励应用研究结合服务社会去开展,让教师,让二级学院在服务社会中尝到甜头。要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机制,即观念上更新,敢于走出去;机制上变革,支持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强化走出去。在服务社会中做贡献,在贡献中求支持,在支持当中求学校发展。

胡相峰在发言中强调,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文化建设的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北大的讲话中对大学的功能作出强调,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引起了高等学校知识文化建设,以及它的文化使命、社会文化服务思考的热潮。

胡相峰指出,高校文化自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自身文化本质的认识;二是高校对自身文化使命的认识。高校服务社会的基本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适需性与引领性相统一。高校服务社会是一种适需性,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我们专业的设置、专业的调整及教师的课件设计,都是根据社会需要来的。同时,这种服务也具有先进性,这就是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地方主体产业、新兴产业的研究上。第二,智慧性与技术性相统一。从近些年的特点显示,高校服务社会不仅仅是思想层面、观念层面、精神层面的服务,而是更多的体现在知识与技术的结合,并且技术水平处于一种非常特别的地位。所以,对于我们而言,知识要提升,技术要加强。第三,市场性与事业性相统一。市场性的特点对高校而言体现两点,分别是竞争和回报。事业性体现在高校对企业做的很多还是具有一定的意义的。事业性既体现一种义务,也体现一种责任。基于这些特点,我们一方面要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一方面要尽到文化义务。

张强认为,文科和理科都处于大文化的范畴,在这种大文化的范围下,应进一步思考淮阴师范学院的校园文化有那些成绩和需要提升的地方。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如何走出校门,为经济发展服务,必须认真思考,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张强认为,社会期待高校参与到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能够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省政府也期待高校参与江苏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因此要扎扎实实做一些东西,选择与地方的文化发展事业、经济发展事业相关的项目,要敢于走出书斋,迈向社会。

朱延华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基本内容、原则方法等方面谈了学习体会。他建议,在精神文化建设上,应强化主导、壮大主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抢抓机遇、争取主动;在物质文化建设上,应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逐年推进,全面提升、重点打造;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应像培养学术带头人那样,积极培养大学文化精神的引领人才。

/

图为党委书记郑勇在学习会上讲话。 记者 韩翔

/

图为校长胡相峰作交流发言。 记者 韩翔

/

图为副校长张强作交流发言。 记者 韩翔

(作者:韩翔 吴杨 审核:张同刚)

关键词:

本文来源: 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柏华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