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档案室,我们的脑海里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到老古董或老地主这样的名词。在大多数人看来,他们的工作场所是每天只能靠点着煤油灯才能勉强看清路的黑暗库房;工作内容是收集所有人的材料,掌握所有人的背景和动态;工作人员是个带着酒瓶底的古怪老爷爷;工作性质是资料只进不出;工作作风是地主官僚主义。这也是我最初对档案室的印象,然而当我们真正地走进他时,才发现我们都错了。
现代化的“老古董”
我校档案室成立于1984年,1987年成立综合档案室,隶属于校长办公室,主要负责全校档案的接收、整理、鉴定、分类、编目、保管、利用以及电子文件的接收归档、对外提供利用、年鉴、大事记的编写等工作。站在档案室门口,我反复看着手里收集到的档案室的资料,脑海里又不禁冒出那些自我幻想图,心中忽然间有点忐忑。轻轻推开档案管理室的门,电脑、复印机、空调等现代化电器一一映入我们的眼帘,没有想象中的煤油灯,也没有想象中的积满尘土的泛黄文件。从后来的采访中我们得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校的档案室从1996年就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现也已经基本实现全校档案信息网络化。只需轻轻点几下鼠标,那些几万字或者成百万字的文件就可以从全校各个机关或二级学院汇集到档案室的电脑上。老师告诉我们,档案室现已有数据12万余条,容量113G,从2007年开始进行网上归档,网上查询利用,实行手工与计算机相结合的目录查询工作。
在工作中,老师们积极探索高效的管理模式,创新的提出建立51个兼职档案部门,各部门可以在网上利用网络版软件进行电子档案的移交工作。在管理上,老师还提出双向管理模式,即实行手工、系统双向管理。51个分支把繁琐的工作细节化,高效化,更加保证了档案管理的便捷和准确性。
热情开朗的“老地主”
目前综合档案管理室的工作人员主要由三位年轻的女老师组成。走进办公室,立马就可以感到一种朝气。年轻化、现代化的理念也立刻颠覆了我们心中那个抠门的老地主形象。在做到尽职尽责的管理档案的同时,老师们也都在思考如何优化管理,不停的钻研。可能在外人看来,档案管理工作整天对着没有生气的文件,是十分枯燥而无趣的,但是老师却说,当看到一份份整理出来的资料或者是在工作中取得的一点点的进步就会感到很欣慰、很满足。
老师们除了收集整理案件外,另一大动作就是对内对外提供档案的咨询和查询工作。对于前来查询档案的人员,老师总会主动热心的提供帮助和讲解。虽然有时候在收集档案的过程中和提供咨询时会遇到一些人的不理解,当我们提及这方面的问题时,老师原本开心的面容突然有点面带难色,她告诉我们,有很多的人来查阅档案时,会提出更改或者外带等不合理的要求。但老师们还是带着一颗对他人负责、对工作负责、对事业负责的心去一遍遍的解答。
所谓的档案管理,并不是仅仅是个人档案,它包含了人事、学生、党群、综合等十一大门类。就比如说学生在大学四年的相关档案在这里被老师们精心的整理保存,靠着工作人员的一份责任心和档案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我们大可不必担心档案的丢失。甚至,你可以在十年二十年后,照样找到属于你的大学记忆,这群热情开朗的“地主”们会一直替我们守护住。
慢慢地关上那扇门,站在门口,回想刚刚经历的一切,被推翻的观点,被颠覆的形象。有多少人和最初的我们一样,对档案室这样一个地方抱着奇怪的想法。想起临别时,老师很郑重地对我们说的话,希望我们地到来可以让全校的师生更了解档案室这样一个机构,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理解配合他们的工作。
回首,那里已没有了老古董和老地主。
延伸阅读:
(作者:韦韬 张艳 审核:王新鑫)
关键词: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