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
当我还是记者时
在淮通社还是原来那个被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校报时,我还只是名普通的小记者,凭着自己对写作的热爱,耕耘在一片肥沃的文字土壤,垦着自己的荒,种着自己的希望。原本以为可以一直这样惬意徜徉,但是暴风雨的来临总是那么让人措手不及,于是就这么毫无思想准备地,我和大家一起投入到了二级学院的采访中去。我们组当时负责三个学院,繁重的采访任务让我觉得压力很大,同时为了照顾受访者的时间,很多课程都成了毫无怨言的牺牲品。采访中,每确定一个采访对象,都要去准备细致的采访提纲,然后跟老师预约时间,接着上门采访、熬夜成稿,最后再经过受访者审稿,一篇采访稿才最终出炉。这期间的酸甜苦辣甚至还让我产生过了一种错觉——采访、写稿才是我的主业,学习只是副业。虽然留下了让我甚为自豪的一万多字的采访稿件,并且也受到很多老师师德之馨的熏陶,感受到了为人处事的淡定心境,但毕竟我是学生。所以抱着一切以学习为重的思想,我在“校报”华丽转身为淮通社之际,终于还是狠下心终止了自己作为一名记者——采访交流、构思写稿的生涯。
重新定位
在第十四届团长的带领下,校报经过悉心地打磨,华丽蜕变,成了如今我们耳目一新的淮通社,这也给了我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结合自身对策划的兴趣和经常天马行空的神游的专长,我在淮通社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活动企划中心策划部副部长。因为是初次接触策划,所以很多事情都还很生疏。为了弥补策划技能的空白,让自己具备一点真正的策划知识,从而使自己熟悉策划书的撰写以及活动的开展流程,我于是在网上搜索了很多策划书来研究。其中的策划细节、主题、思路,都让我耳目一新。从这以后,再参加活动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跳出参与者的圈子,而是以一个策划者的眼光去感受整个活动的流程,然后给出自己的评价。当然,其中处理得很得当的和不妥的部分我也都会默默记下,并叮嘱自己在下次策划时要多多借鉴和注意。
用策划者地眼光去看活动
在前段时间的宣传骨干交流会上,我以学院代表的身份与会,切身实际的感受了整个会议的流程。茶歇这个部分虽然只有10分钟,但它的呈现也体现了策划者的细致和贴心,这对我有很大的触动。
之前充过电,心里一直痒痒的,摩拳擦掌,总想试试身手,最后,我的第一腔热血终于在假面舞会上得到了挥洒。“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借鉴了之前交流会时梁主任做的流程,我的策划做得很是顺利,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条理清晰,一目了然,总的来说,很令人满意。接着就是最近的一次宣讲会了,因为流程甚为简单,所以就参与到了会场布置上,做了与会人员铭牌的摆置和流程纸质的打印工作。摆放铭牌时学会注意与会者身份的高低以及会议流程要足量打印并及时分发到与会者手中等一些小细节也成了我参加这次活动的较大收获。
一路走来,收获良多。虽然目前在策划上还不算成熟,但我们的淮通社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活动。锻炼的机会多多,我相信我会更快得成长起来的,至少到明年咱也是学姐了,不能丢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