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青春 >> 学生事务 >> 正文
辅导员笔谈录 | 谢海燕:让学生有更多获得感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9年04月18日 11:20   点击数: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数科学院在主题教育中以“三因规律”为遵循,努力让过程“更真实”、影响“更持久”、创新“更有力”,切实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

因事而化,精准滴灌,让主题教育过程“更真实”

突出问题导向,在区别对待中“化事”。主题教育中的“事”指向教育主题呈现在大学生身上的具体表现,是主题教育有效展开的问题导向。教育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这些“事”的化解方式,既要充满情感去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与思想状况,又要不断提升职业能力素养与工作艺术,在具体事务处理上服务学生、关照学生;既要热忱帮助学生去化解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更要着力提升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化事”。学院通过班级排查、问卷调研等方式,发现并确定主题教育月需要重点解决的“事”。勤学方面,少部分新生存在学习方法欠缺、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18级新生第一学期就有7名同学学业预警,大三学生存在就业还是考研的选择困惑。修德方面,宿舍人际交往中道德失范造成的矛盾时有发生,考试中缺乏诚信的作弊现象依然存在,大型活动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下滑等等。明辨方面,网络空间中学生辨别信息是非真假的能力不够,现实空间中各种人际交往的是非观欠缺。笃实方面,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不够,对较难的专业科目学习、备考研究生存在畏难情绪,等等。学院将这些确定为主题教育月聚焦的问题,分层次、有重点制定解决方案,存在具体问题的班级、宿舍要求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讲好“精彩故事”,在体验感动中“化事”。主题教育中的“事”还包含社会、家庭、学校中充满教育意义的感人故事。习近平指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感情、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讲好精彩故事是实现主题教育意识形态性和主导性的有效途径。一方面,着眼大局,讲好中国故事,坚守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学院官方微信推出学生讲述的周恩来美德故事,讲述者亲身体验、视听者深受感染,周恩来为国为民的至上大德和勤俭节约的细微小德,为大学生修德指明方向。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寻访开山岛活动,邀请守岛英雄王继才遗孀王仕花讲述他们30年如一日为国守岛的故事,他们为国勇于奉献的美德令学生感动。这些故事充满励志性、生动性、正能量特质,师生转述、故事亲历者讲述、媒体传播等方式将这些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发挥了故事的育人作用。另一方面,着眼身边,讲好校园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将身边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选树好、讲真切,也设法将校园的小人物、微事件挖掘好、讲鲜活,实现思想引领、价值传输。围绕“勤学”,选树英语学习、专业学习、考研三类学霸,微信平台推出先进事迹,邀他们走进各班“青春聊吧”现身说法、分享学习法宝和奋斗故事。围绕“修德”,以宿舍、班级为单位讲述身边同学的点滴感人故事,平凡人身上的细微小德感染着身边人。围绕“笃实”,学院开展“梦想公开课”,师生代表讲述了他们为梦想不畏艰难、砥砺前行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奋斗的青春路必然是踏实前行的。这些生动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提升了主题教育的亲和性,学生在故事中形象感知、丰富感想、尽情感动、深刻感悟。

把握时机,组合出拳,让主题教育影响“更持久”

抓住有利时机,依据大学生主体需求针对性开展主题教育。主题教育中抓住“恰当的时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学院捕捉合乎学生思想接受特点的有利时间,应时而动。一是契合大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针对性教育。譬如,少部分大一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不是很适应,学院组织老师、学长学姐走进学习专场“青春聊吧”,为他们指点迷津;对于极少数学业预警同学,组织16级党员对他们进行“多对一”结对帮扶、义务辅导薄弱科目。大三学生处于就业与考研的选择路口,邀请大四已就业、考研同学典型为他们介绍心得体会。二是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组织青年团员和少先队员结对开展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快闪活动,引导新时代青年弘扬五四精神、报效祖国。三是在重大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针对一名同学擅自夜不归宿的案例,正确研判事态,有效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赢得时间、赢得主动。

掌控重要节点,结合学院班级实际情况扎实推进主题教育。紧扣宣传发动、中期检查、总结交流三个时间节点,夯实主题教育的过程。宣传发动阶段,活动的顶层设计及有效传达是关键。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做好主题教育的顶层设计,明确学院班级夯实践环节的必选项目和自选范围。在分年级宣传动员大会上,解读“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内涵和逻辑关系,结合真实案例指出各年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教育的重点与要求。中期检查阶段,反馈活动效果、把握活动节奏尤为重要。召开学院主要学生干部、班长的中期汇报会,总结前一阶段活动,推进后期工作有序开展。三是总结交流阶段,重在总结特色做法、形成长效机制。主题教育不是指在特定的这个月“一阵风刮过”,而要通过常态化、长效化的制度保障,让教育持续推进。学院活动负责人和班长PPT汇报交流经验,总结特色做法,便于形成长效机制,持久影响学生。

借势发力,灵活施策,让主题教育创新“更有力”

依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创新主题教育内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形势: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感受到国内外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差异,加之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蓄意侵蚀,作为“时代感应器”的大学生有何思考、如何发声难以掌控;经济社会转型期利益关系复杂,由此引发的道德滑坡、不良情绪、心理失衡等现象辐射至高校,介于“懵懂”与“成熟”之间的大学生存在各种困惑;在互联网功能的快速拓展下,高校成为各种思潮、价值取向与道德观念的交锋阵地,处于“移动终端”的师生经受多重考验,等等。这样背景下,主题教育作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显得格外重要,依据形势科学确定教育内容是前提。本次主题内容“勤学明辨修德笃实”契合了形势所需,学院层面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需求进一步细化了教育内容,有助于大学生辨明方向、廓清迷雾,获取真知。

结合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创新主题教育理念。习近平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协同”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词。主题教育要取得实效,也要创新“协同”理念。在教育队伍层面,实现专业教师队伍“隐性”育人功能和学工队伍“显性”育人功能的融合,邀请更多专业教师走进学生活动指点迷津、引领思想。在教育空间层面,将主题教育从课堂上移到课堂外,从校园内伸到社会上,从现实空间拓展到网络虚拟空间。在教育载体层面,实现传统活动载体和新媒体载体的有机融合,运用新媒体以图文形态解读活动主题、呈现活动效果,以移动终端占领学生的“碎片化”受教育时间。

贴近大学生的心理接受特点,创新主题教育方法。主题教育中,教育者要善于选择、运用不同的方法与载体将具体内容呈现给大学生,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有效互动。运用具有情感性的教育方法进行沟通,从学生成长需求出发,对学生进行人性化关怀,让学生在温暖的情感互动中卸下“包袱”,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需求;运用富有亲和性的教育载体来传递教育内容,将抽象的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中,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为图形并茂的诠释,变抽象理解为具体感知。譬如,对于学业压力大的学生,“勤学”需要外力支持,创新采取跨年级“多对一”的学习结对帮扶。对于大学生屡屡被骗的案例,“明辨”不能仅限于说教,而是通过团日活动中案例再现、情景剧表演等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别真假。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缺少踏实的习惯与拼搏的意志力,组织拍摄“我的青春日记”视频记录自己努力的样子,鞭笞自己的同时感染他人。

(作者:谢海燕 审核:陆林召 编校:董旭冉)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董旭冉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董旭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