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25日电(记者 李佳楠 伍琬珊 陈功)“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自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每一个逆行的身影,每一句呐喊的口号,都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秉持“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开展以“疫路有你、关爱你我他”为主题的系列志愿活动,并结合当下疫情发展情况,通过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方式,传递温暖弘扬正能量,呼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齐心战‘疫’,共克时艰”精神要求,为维持社会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用实际行动捍卫我们的家园。
逆行可贵 顺行可赞
在保证自身健康安全前提下,不同地区的志愿者们充分落实雷锋精神身先试行走进群众生活,以小组的形式走进每一个地方的大街小巷去采访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感受以及他们在疫情期间的防控方法。无疑,一场疫情,无形之中改变了14亿人的生活,各行各业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有些人表示怡然自得,有些人静观其变,有些人如坐针毡,也有些人三餐不继。有一位采访者表示在疫情期间不能赚钱还得亏钱,再加上房租,基本上一睁开眼就是赔本的一天,这是大部分底层人们在疫情中最真实的缩影,也是与疫情冲击最息息相关的一拨人。同时在许多采访者中,年轻群体占了半数,在谈及防控方法时,他们也并不陌生:“宅在家,少出门,并且每天测量体温观察有无发热状况,如果出门就必须戴上口罩。”对于疫情期间最大的感受,许多人表示中国优秀的防疫成果使得心情没有那么焦虑的同时也有对广大医务人员和生活在强大中国的感恩,在采访的最后,大家纷纷送上祝福:“病毒无情,人有情,中国加油!”
图为 志愿者在采访。
躬身入局 敢于担当
同时,团队还设计了专门的“博爱青春”海报以及关于疫情的展板,团队同学们都一致身穿带有团队logo的白色T恤积极开展线下宣传活动。海报共分为“疫”路目标、“疫”路行动、“疫”路留念和“关于疫情我想说”四个板块组成,表达了本次团队活动的明确目标、具体行动策略、活动记录方式以及面对疫情的感想,并以绿色为设计基色,彰显青春活力,提高了活动的宗旨意识和实践意识。疫情席卷,我们该如何应对,在未来该如何防治,该做出什么实际行动,这些都是我们该认真思考的事情。作为社会青年,应当走在最前方,做好新榜样,弘扬青年精神。展板是团队宣传的重要载体,展板以“红十字”为标识,体现公益性,为了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也倡导更多人加入到红十字志愿者队伍中,为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除此之外,由朱金涛制作,李楠配音的宣传短视频为本次志愿者宣传活动进行了总结升华,记录着团队同学们“疫”路陪伴的温暖瞬间,传递弘扬正能量的宗旨,团队同学们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促进自身思想建设。抗疫从来没有结束,传媒学子一直在路上,也会永远在路上,在每一次的宣传采访中寻找自我的社会价值,不断进步。
图为 路人书写祝福语。
同心战“疫” 同“屏”共振
为了得出更详细全面的访问结果,争取将调研范围从线下的社区居民扩大到各地的网民,小组成员在开展线下调研的同时展开了线上调查问卷的活动,以朋友圈转发、线上扫码的形式呼吁身边好友参与到调查访问活动之中。线上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在于反映群众对于政府面对疫情所作所为的满意度,从政府对于疫情信息推送是否及时、到政府对于疫情的处理方式是否令人满意,再深入到百姓在疫情期间精神方面的诉求,涵盖疫情所面对问题的方方面面。“相信党和国家的力量”这一观点普遍得到了认可,而在疫情处理上,国内国外截然不同的抗疫形式也加深了人们对于国家强盛的这一印象。与很多人所担心的不同,疫情事实上并没有让我们对未来感到沮丧,反而是在在很多方面显著提高了我们的自信。疫情,是挑战,也是场机遇。在线上的调研中,我们少有看到预期中的沮丧、焦躁,没有看到对于国家实行全封闭的抗疫政策的不满,虽然确实被困在家里,确实百无聊赖,但在大多数人的心里为了未来更灿烂的阳光顶住这一时的阴翳,美好的生活、美好的明天总还是会到来的。人人欲战,则所向无前,心有希望,就不会迷茫,不忘初心,便可砥砺前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发动一切力量联合行动,最终成效显著。团队本次通过深入的社会实践,进一步培养了同学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强化了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充分落实雷锋精神身,传递温暖弘扬正能量,呼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齐心战‘疫’,共克时艰”的精神要求。面对疫情,我们从未停下脚步,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