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 >> 生科院 >> 正文
科技支农:帮扶石湖镇 迈出第一步
来源: 时间:2016年07月09日 23:01   点击数:

淮师新闻网7月9日电(记者 郑玉婷 翟艳宇 席星驰)庚月正午,蝉鸣正爽。7月9日,淮阴师范学院生科绿色方舟团队高昂“支援地方再助大湖生态爱国行动践行核心价值”的大旗来到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石湖镇开展科技支农活动。

此次活动希望通过对石湖镇当地水质、土质的采样及后期检测,选择当的农作物生长模式,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

实践前的尊尊教诲

7月8日生科院于生科楼202室开展了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培训大会。院党总支副书记陈进,徐建明、孙萍、张迹、许勇、李师默等老师及42学生志愿者参加。

孙萍老师就实践时间、地点、团队分工以及实践注意事项进行陈述,指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绿色方舟”作为校级重点团队、省级重点团队,要发挥带头作用,以自身优秀的品质完成实践活动。陈书记补充道:“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是结合自身专业的社会实践,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就业问题,为毕业后进行创业就业积累经验。所以同学们应该重视暑期社会实践,共同努力完成好此次社会实践!”

张迹、许勇、姜晓剑三位老师针对调研各项目展开系列培训指导,主要强调安全和基本注意事项。

路途中的循循善诱

土壤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如何判断土壤适合种植何种作物,就要检测该土壤的属性,比如pH、肥沃度等。取样测pH时要注意将上层有较多腐烂秸秆和过多水分、原始营养结构被破坏的表皮土壤弃掉,取地面下几寸的土壤属性才较为准确。取样保存后先烘干,在加入中性盐水最后才能进行pH测量。

路上窗外移步换景,窗内生科院陈书记和张迹老师向同学们讲解着取样、保存及测量数据的方法,不亦乐乎。

图为团队成员采集土样。 记者郑玉婷

采样中的侃侃而谈

在涟水县金融扶贫工作站的王主任的带领下,陈书记、张迹老师和同学们来到田间的小路上。在王主任一番简介之后,张迹确定取样范围,张迹老师指导同学们采集土样,现场标记封存带回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检验。

土样完毕后,张迹老师看到路边的黄花菜又开始科普起来,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忘忧草,可晒干食用或凉拌做菜,果实采集时间较短难以控制,采集时有很多注意事项。

农作物收入是贫困地区农村的唯一经济来源,如何提高作物经济水平已经不再只是农民自身的问题,而是科研人员共同肩负的重任。生科院此次帮扶石湖镇结合自身及优势,以检测土质水质为手段,用专业数据分析具体问题,给地方带去知识与技术,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图为张迹老师与同学讲解黄花菜。记者郑玉婷

(作者:郑玉婷 翟艳宇 席星驰 审核:陈进)

关键词: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郑玉婷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郑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