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3月13日电(记者曹露 杨吉雄)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使广大市民认识到植树造林对治理雾霾的意义,生科院“童第周”生物科技协会、生科院1401班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在楚秀园携手举办了“走出十面‘霾伏’,拥抱大自然”活动。淮安电视台记者进行全程报道。
图为小朋友为树枝添绿叶 记者王怡欢摄
叶满枝桠 心存自然
根据广大市民的不同特点,他们采用多种方式向游人讲解植树造林对于治理雾霾的重要性。对于小朋友们,他们采用画板绘图的形式,引导孩子们用画笔为枯树添上片片绿叶,同时也向孩子们灌输了“保护树木爱地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体现了他们对于地球的珍爱,一位小朋友这样说:“我送一只小鸟给大树,这样它们就都有好朋友了。”
图为志愿者教小朋友认植物记者王怡欢摄
明辨慎思 春意萌芽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树木,“童第周”生物科技协会特意制做了图片展板,各种美丽的花朵立刻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不停地询问树木的名称。贴心的志愿者还为家长准备了树木文字介绍,让大人与孩子们能够共同学习,共同感悟。他们也对展示出来的植物图片进行现场讲解,游客也可参加“看简介,猜图片”的活动,按规则赠送盆栽,这让人们在游戏中学会了辨别树木,了解自然。
图为赠送市民盆栽 记者杨吉雄摄
春意阑珊 知识伴行
对于广大成人市民,他们主要利用植物学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游人介绍楚秀园中植物的名称和特性,同时告诉他们森林资源具有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过滤尘埃等多种功能和作用。机缘巧合的是,有一名游客是十多年前我校生科院的毕业生,他主动要求加入我们宣讲的队伍当中,在家长朋友中进行宣传:“每年平均每亩森林能吸附粉尘4吨、放氧11吨、吸碳12吨左右,加之植物叶片可通过气孔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气态无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简而言之,森林是天然的空气过滤器。”他的到来,无疑多了一个好帮手。
图为市民与志愿者共同植树记者杨吉雄摄
百年树木 从我做起
最后,他们邀请市民共同种下一棵棵树苗,每一棵树都能赶走一点污染,驱逐一丝雾霾,而当绿满神州之时,也就是雾霾消失,蓝天回归之日。
图为志愿者合照
通过这次植树节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低碳生活理念,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减少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生活习惯,为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和谐中国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和奉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曹露杨吉雄 审核:陈进)
关键词: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