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8月8日电(记者朱诗瑶 李佳颖 朱颖)8月8日,随着72名“小青淮”志愿者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支教活动,淮阴师范学院201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即将圆满结束。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紧扣“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这一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组建了3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包括2支全国专项团队和15支省级重点团队,致力理论宣讲,关注支农帮扶,服务基础教育,实践团成员们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青春的奉献与激情。
筑牢信仰基石 牵梦青春芳华
红色信仰聚百川,文明宣讲筑基层。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深入学校社区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信仰在心间生长,让更多人了解思想新音,共立报国之志;经管学院实践团制作宣传展板向村民宣讲建国70周年以来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成立淮安乡村振兴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通过调研座谈、实地走访等方式形成专业调研报告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外国语学院参观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及苏皖边区政府旧址,追思革命先烈,逐梦多彩青春;音乐学院于淮安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举办“唱响禁毒歌 走好健康路”主题文艺演出,让更多人增强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法政学院深入社区普及禁毒防艾知识,设立流动宣传点,寻访特定家庭进行普法访谈,提高民众对毒品和艾滋病的认识度和防范意识。
图为淮阴师范学院201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供图各学院
深化专业实践 逐梦青春理想
融入专业全过程,综合提升强素质。化工学院立足专业,组建“焕青行”实践团队深入乡村,积极倡导绿色行动,致力于知识传播与社区服务,倡导落实垃圾分类理念;计科院组建“科技互联”社会实践团赴淮阴区丁集镇进行知识讲座、技术服务、科技展览和科普调研,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生科院“绿色方舟”实践团通过实地调研、调查问卷、宣讲会等形式,探寻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性地进行环保宣教;城环学院通过盐河调研、净水实验、环保走秀等方式,增强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锻炼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历史学院实践团走访博里镇,参观农业生产、组织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感受到国家乡村振兴等政策的落实情况和新农村的巨大变化。
图为淮阴师范学院201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供图各学院
夯实教育服务 筑梦青春担当
文化传承颂千古,教育帮扶惠万代。美术学院前往淮阴区袁集乡石祖嘉希望小学,以书法、剪纸、国画山水等艺术形式呈现建国70周年以来的伟大成就;教科院聚焦“家庭教育”,深入乡村教育一线调研家庭教育现状,利用专业知识给留守儿童监护人提供服务、咨询与培训,教会他们“如何关爱孩子”;文学院“青春聚力新农村”暑期社会实践团发挥专业特长,为儿童阅读和语言能力培养提供专业指导,激发农村留守儿童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推广普通话、推广文学经典,助力乡村振兴;数统学院走进小学开展爱国主义团课,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开设数学微课堂,在孩子们心中根植爱国主义情怀;物电学院进入白鹭湖小学开展“三色课堂”活动,宣讲周恩来精神,普及科技知识,培养学生暑期安全意识;传媒学院与台湾四所高校师生携手开展两岸大学生运河文化体验营活动,推动两岸高校合作,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体育学院实践团队前往古寨老圩小学,通过义务支教活动将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传递给孩子们。
图为淮阴师范学院201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供图各学院
播种心灵希望 建功青春时代
实践收获感心田,青春奉献促发展。我校3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江苏省“艺术点亮童心”暑期专项实践团赴盱眙县6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设经典诵读、舞蹈、曲艺、戏剧、美术、书法、手工制作等课程普及艺术教育。淮安市“小青淮”志愿服务团队奔赴淮阴区6个服务站点,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业指导与生活帮扶。教科院“童成乡育”关爱留守儿童公益项目等7支“博爱青春”专项团队深入城乡,播撒爱心。参加“艺术点亮童心”专项团队的徐春鋆同学表示:“一段时间的相处很快就接近尾声,我们心中有万般的不舍,也有满满的收获。作为师范生,我们亲身走进基层教育,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文化艺术的种子,也强化了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意识与奉献担当。”
图为江苏省“艺术点亮童心”暑期专项实践团。供图校团委
实践助力成长,奉献无悔青春。学校高度重视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校领导在此期间看望并慰问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们。学校将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引导万余名青年学子走出校园,走进基层,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实践锻炼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青春力量。
(作者:朱诗瑶 李佳颖 朱颖 审核:校团委)
关键词: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