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综合新闻 >> 正文
传媒学院获市暑期社会实践十佳团队
来源: 时间:2018年09月20日 15:05   点击数:

淮师新闻网9月20日电(记者谭诗嘉汤思琪)9月18日下午,淮安市2018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十佳团队、优秀团队”的答辩展示活动在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活动自今年7月启动以来,在全市大中专院校广泛开展,通过团队申报、学校推荐、市级初选,来自全市各大中专学校的40支队伍参与最后的现场答辩。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创意兴农”主题实践服务团项目负责人冯紫仪进行汇报,五位团队骨干成员一同参与此次答辩。

图为冯紫仪代表“创意兴农”团队上台汇报。 记者彭燕

“创意兴农”团队以“‘乡’遇多彩非遗,文化助力双创”为主题,以“学以致用,解百姓之忧;党政宣传,暖农民之心”为口号,邂逅文化遗产,体验乡土风情,记录和传承传统文化,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助力生态农村新发展。冯紫仪结合视频资料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此次三下乡实践:一、身体力行,以青年之名传承非遗文化。团队志愿者前往洪泽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工艺的传承人董风老先生,利用专业特长,采访实录,用镜头记录草编非遗,留住岁月积淀的文化财富。二、实业兴农,以青年之力助推乡村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指导老师侯美玲带领学生与沭阳同轩工艺品有限公司共建暑期社会实践基地,致力于各种稻草景观制作,寻找农业废品的二次价值,增加留守劳动力就业,实现校企合作,开拓高校育人的新平台。同时走进乡村,宣讲稻草景观,呼吁村民们保护环境,废物利用,共同守护乡村生态蓝。三、用爱筑爱,以青年之热传递社会温暖。志愿者奔赴沭阳县钱集镇给村里的200多名留守儿童传递温暖,开展“夏日彩绘”活动将环保知识做成插画,陪伴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

图为非遗传承人董风先生进行草编教学。 记者彭燕

图为实践团队与留守儿童中心合影留念。 记者彭燕

传媒学院“创意兴农”团队从7月份就在精心筹划此次社会实践。通过招募、培训、考核产生53名同学组成志愿者团队,多次奔赴洪泽县,宿迁沭阳钱集镇等地,历时21天完成了文化传承、助力乡村、创意兴农、双创发展的新梦想,累计宣讲九百余分钟,近百名村民了解到非遗文化、草编技艺、环保知识、与稻草工艺,受益人群达千人之多,《大学生网报》、《淮安日报》、《淮海晚报》、《淮海商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详实的报道。

据了解,今年淮安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共有市级重点团队50支(其中高校团队39支,中学中职团队11支)。活动引领和帮助了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通过社会实践“受教育、增才干、作贡献”,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谭诗嘉 汤思琪 审核:侯美玲)

关键词: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徐洋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徐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