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网6月21日电(记者周鹏)为进一步科学分析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状况,持续建设毕业生职业发展状态数据库,学校委托第三方高等教育管理数据与解决方案专业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实施了“毕业生培养质量中期评价项目”。该项目是学校构建毕业生就业与职业发展调查体系项目之一,通过对毕业生中期发展状况的跟踪调查,不仅可根据毕业生对在校培养的反馈,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可以掌握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在培养目标上的达成情况,为教学改革、专业认证等工作提供有效举证。同时,毕业生就业后良好的职业发展态势成为招生宣传的精彩“名片”。
2014届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调查自2月份启动以来,历时4个月,近半数毕业生积极参与调查。从调查数据分析看,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培养目标达成度高,发展态势较好
毕业生就业感受较好,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较高,有利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2014届毕业生职业中期总体能力达成度为82%,对就业现状满意度为78%,比2013届毕业生同期高4个百分点,比全国非“211”本科2014届毕业生同期高10个百分点。从薪资水平来看, 2014届毕业生三年后的月收入为7181元,比2013届毕业生同期高1199元;与2014届毕业生短期的月收入相比,涨幅达到96.4%,月收入增长情况较好。从职位晋升来看, 61%的毕业生获得过职位晋升,比2013届同期高9个百分点;且毕业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平均次数为0.9次。
2.人才服务区域集中,师范特色明显
毕业生就业选择与学校培养人才定位一致,为地方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智力支持。2014届毕业生三年后在省内就业的比例为81.5%,主要集中在淮安(16.7%)、苏州(14.2%)、南京(13.4%),超过四成在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教育业。毕业生主要就业的行业类是教育业(38.5%),其次是政府及公共管理(10.8%)。从职业类来看,主要为中小学教育(30.2%)。
3.“双创”教育成效显著,项目量多质高
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数量较多、质量较好。在数量上,自主创业比例为4.5%,比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高2.8个百分点,与全国非“211”本科2014届毕业生同期持平;在质量上,自主创业毕业生的创业项目近八成有盈利,创业效果较好。
4.学校认同度高,积极“反哺”母校
毕业生对学校整体认同程度综合评价高。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的满意度为81%,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度评价为79%;68%的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比全国非“211”本科2014届毕业生三年后高2个百分点。84%的毕业生关注母校,关注的方式主要是“母校App、微信或微博等平台”占33%。78%的毕业生对母校有过回馈,毕业生回馈的主要途径是“向他人推荐母校”(46%),其次是“反馈培养建议”、“向用人单位推荐校友”(均为27%)。
(作者:周鹏 审核:姜淮 编校:董旭冉)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