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综合新闻 >> 正文
淮师在全省学生资助成效微电影竞赛中获佳绩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7年10月09日 08:30   点击数:

淮师新闻网109日电(记者章雪 叶润秋)日前,2017年江苏高校大学生“他们——我身边的资助”微电影竞赛评选结果揭晓,淮师选送的《海棠花开》《采菊归来满园香》《我们的红领巾》《一路有你》《听见梦的声音》5部影片分别斩获全省高校大学生资助成效微电影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3项,成绩喜人。

据悉,为探索实践“以培育学生成才为本”的资助育人理念,大力弘扬全省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成效,江苏省教育厅开展了以“他们——我身边的资助”为主题的微电影创作与宣传教育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全省各个县市和各大高校的广泛参与,共报送了116部影片参赛。经专家评审,共评选出特等奖6部,一等奖15部,二等奖51部,淮师报送的5部作品均获奖项。其中,由学生处组织创作的《海棠花开》《采菊归来满园香》分别斩获特等奖和一等奖,由传媒学院创作的《我们的红领巾》《一路有你》和法政学院创作的《听见梦的声音》获得二等奖。此次获奖作品均以淮师师生为创作主体,故事情节取材于淮师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人和事,主要反映了淮师近年来在学生资助工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以及在资助育人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助学成才典型。

《海棠花开》以淮师文学院的王晴同学为创作原型,讲述了她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带着希望和爱奔波于支教之路,身体力行地践行公益之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无悔的青春谱写着奉献篇章的故事。王晴,女,中共党员,2017年江苏省委选调生。在校期间,先后获全国秘书大赛一等奖、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6美德学生、江苏省魅力团支书、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荣誉。她家庭经济困难,但是励学上进,用95后的稚嫩双手为贫困山区的孩子送去了温暖和希望;她创建并参与“水滴”志愿者团队,积极举办义卖义演活动,为淮安市淮阴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募集善款,多次组织助老、助残活动,加入义工团队,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并带动了身边的一批人行动起来,奉献爱心。

《采菊归来满园香》以淮师文学院杨阳同学为主人公,以纪录片形式讲述了她作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在各类竞赛中徜徉竞争的急流,在“采菊”的世界里焕发青春正能量、演绎文学情怀与梦想,在海峡两岸的传统文化交流活动中做出积极贡献的故事。杨阳,女,中共党员,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表现突出,曾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境外学习奖学金、周恩来奖学金、一等优秀学生奖学金,2017年度全国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典型、江苏省大型赛会优秀青年志愿者、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优秀志愿者、淮安市“我身边的好青年”、江苏省创新创业创意大赛一等奖、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古韵新妍”海峡两岸古诗词联吟大会优秀表演奖等荣誉。任采菊诗社社长期间,杨阳同学曾赴台湾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参加第七至第十届“古韵新妍”两岸青年古典诗词联吟大会,带领“采菊诗社”连续获得三届全国“古韵新妍”海峡两岸大学生古典诗词联吟“最佳吟诵奖”和“江苏省推普周”最佳表演奖、“江苏省少儿诗歌节”优秀表演奖、“淮安市世界读书日暨运河诗词吟诵会”最佳表演奖等。

《我们的红领巾》根据淮师传媒学院付佳昕同学的真实经历所创作,讲述了她心怀感恩、追逐梦想的故事。年少时大学生志愿者来村支教,从此照亮其求学路,点燃其人生梦。成年后她顽强拼搏、励志成才,并且知恩感恩,矢志公益,成为了新时代的学生楷模。付佳昕,女,出生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金田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在校期间,付佳昕加入志愿者行列,勤奋努力,以学助学,创办昕翼工作室,接力公益,助力梦想,带领890余名学子参与了昕翼公益社的山区支教,志愿服务时长达5760小时,事迹在中央电视台节目中播出。曾获“2015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2015年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国家励志奖学金、首届全国大学生(晴隆)夏令营“微电影创作”一等奖、全国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佳作奖等。

(作者:章雪 审核:展伟 编校:王新鑫)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章雪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