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综合新闻 >> 正文
淮师暑期专项社会实践丰富多彩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7年07月29日 07:41   点击数:

淮师新闻网7月29日电(记者孙珊 宗明明)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已临近尾声,各团队紧紧围绕“喜迎十九大 青春建新功”这一主题,开展了“乡村教育发展”专项调研、“寻访千名抗战老战士”和“小青淮”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行动等多个专项实践活动。广大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专项调查 聚焦乡村教育

关心乡村发展从教育着手。淮师17个二级学院共组建30支实践队伍,分别在江苏省内13个地级市,围绕乡村教育发展问题,开展了2017年“乡村教育发展”专项调查活动。本次调查分为乡村定向教师支持计划调研、乡村儿童调研、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研、乡村学校发展状况调研四大主题,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展开。活动中,注意兼顾不同年龄、不同职称(职务)乡村教师和不同年级的乡村儿童,力求调查样本的多样性与全面性。共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近3000份,走访教师106人次。

为切实做好本次专项调查,学校于6月初召开专题会议,就“乡村教育发展”专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部署。相关部门协同配合,调查问卷设计、调查样本选取、志愿者招募培训等工作井然有序。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大学生深入乡村学校、走访乡村教师、学生家长,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乡村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有效拓展乡村教育现状资料建设,为我校服务地方教育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智库建设和政策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图为志愿者在乡村做问卷调查。

寻访老兵 传承革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应该被铭记。

自7月5日起,淮阴师范学院的30个大学生志愿者组成8个小分队开启了了为期一周的淮安老兵“寻访路”。每一个老兵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红色故事,红色故事的讲述不仅是对往事的怀念,更是精神的传递,记忆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渐渐模糊,而影像记录则是对故事与精神最好的留存方式。志愿者们拿起手中的摄像机,将老兵们声情并茂讲述红色故事的场景定格下来,整理成影像资料加以保存,以纪念那流逝却不能忘的红色岁月。参加寻访的吴韩同学说:“在回忆当时战争具体情况的时候,爷爷好几次默默地转过头抹着眼泪,然后转身回来,冲着我们憨憨地笑。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对我们而言那也许只是遥远的历史,但是对他们而言却是一辈子都无法抹去的伤痛。”

图为志愿者采访抗战老战士。

携手志愿 延续爱的力量

青青岁月如挽歌,“淮”揣梦想共前行。这个夏日,“小青淮”志愿者的身影出现在了丁集、码头镇、西宋集、凌桥等地的16个社区,以爱之名,开展了“小青淮”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活动。

淮师大学生志愿者立足于专业,在各乡镇青年中心为留守儿童开设暑期志愿辅导班,他们自己当老师,在辅导孩子们语数外等基础性功课之余,还开设了其他丰富多彩的课程。音乐课上,教室里琴声悠扬,孩子们随着节奏歌唱美丽祖国;书法课上,志愿者们聚精会神地指导孩子们,一幅“喜迎十九大”的字画跃然纸上,墙上、黑板上、书桌上,到处都张贴着孩子们的作品。看着孩子们纯洁的明眸,志愿者余星怡发自内心地笑了,她说:“这个暑假真得过得不一样,在这里,和孩子们相伴,跟他们一起笑,一起哭,一切都那么真实,让我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意义,我们会将关爱留守儿童的接力棒继续传递下去,让孩子们不再孤单。”

图为“小青淮”志愿者在为留守儿童上课。

图为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合影。

百千名大学生志愿者走出淮师校园,走进社会开展极具实践性、专业性、志愿性的暑期社会活动,构成学生成长的另一道风景线。志愿者们深刻地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成长、成才。志愿者们以青春的激情、奉献的热情、奋进的豪情,积极投身于“喜迎十九大 青春建新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留下属于他们青春的印迹。

(作者:孙珊 宗明明 审核:王管)

关键词:暑期社会实践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朱诗瑶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