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综合新闻 >> 正文
数科学院学生工作研讨会:“真”字当先谋“育人”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7年04月24日 15:09   点击数:

淮师新闻网4月24日电(记者谢海燕 李剑)2005年起,数学科学学院开启了育人模式的新探索——学生工作研讨会,因为研讨会邀请家长参加,就被同学们喊成了“家长会”。十多年来,“家长会”从初生到日益成熟,从起初“大学也要开家长会吗?”的质疑声到家长的充分肯定,逐渐成为数科学院育人工作的一个品牌。2017年4月22日,数学科学学院第六次学生工作研讨会带着坚定的育人使命如期而至。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亚军,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近300名学生家长,数学科学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研讨会。

图为学生工作研讨会。记者许书培

真实问题:明确育人方向

“家长会”是带着问题导向而开的。大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高校育人过程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导向。学生工作研讨会也一直坚持对“真实问题”的呈现、原因分析、解决办法作为清晰思路,从而不断提升育人实效。学院层面的大会报告中,在向各位家长呈现学生工作成绩的同时,也明确指出了今后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诸如: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快捷的信息化环境带来的新挑战,多元化的学生思想提出的新问题,家校沟通的误区与盲区带来的新隐患,邀请家长积极参与研讨对策。班级层面的交流中,班主任们抛出了不同专业、具体班级存在的具体问题,由学生、班主任、家长一起自由畅谈,商量解决方案。1601班班主任张玲萍老师在PPT上直接抛出研讨问题,诸如:你如何看待家校之间的联系?你关心过孩子的学习成绩吗?你对孩子未来的选择有什么期待吗?等等。各个班级以不同形式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学习、情感、就业等热点问题加以关注,会议结束后,还有很多家长单独留下来围着班主任,交流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1605班沈业恒同学家长说,“这次家长会,我们是来对了,了解了孩子在校遇到的真实问题,也感受到了数科学院的浓浓学风与老师们的真挚热情,以后再开,我还会来,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关心、引导孩子!”家长会的召开得到了与会家长的普遍认可,正是在于明确的问题导向,让他们清醒认识到研讨的必要性,消除了他们关注大学生的盲区。

真诚交流:凝聚育人力量

“家长会”实现了多方教育力量的交流。在这个“家长会”上,学校领导、专业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在校学生及校友、家长齐聚一堂,交流沟通,共话育人。研讨会主会场上,2014级宋欣露同学父亲宋宝庆分享他的育女心得:“我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均在淮师上学,小女儿宋欣露在数科院,大女儿宋欣雨在教科院。在女儿遇到烦心事时,我不会用大道理束缚她,而是用自己的生平经历指点她。孩子已经长大,我更希望做她们值得信赖的朋友,而不是望而生畏的严父。”教师代表王兆娟老师讲述了自己作为教师与班主任的双重担当,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教书与育人并行、老师与学生并进、家长与学校共担当”。学生代表赵宇晨与罗晓贞分别从提升综合素质与如何考研成功角度分享了成长经验,毕业校友1103班王昶同学分享了自己考研、读研体会,尤其提到了妈妈与班主任万爽老师之间的及时沟通,对他考研起到了关键的督促与鼓励作用。校党委副书记杨亚军做总结发言,充分肯定了学生工作研讨会对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列举了数科学院王慧雅、米力克等学生典型,点评了育人故事中展现出来的师风师德,希望围绕“家校协同育人”这条主线将研讨会继续下去,为构建全员育人的工作机制搭建平台,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各班级的分会场上,气氛更是热烈。每个班级都精心布置了会场,设计不同的交流主题,有分主题研讨,有自由发言,有研讨也有文艺表演,可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未能来参与研讨的家长们纷纷发来视频,畅谈对孩子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的期望,对学校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议。

真情故事:传递育人温度

“家长会”上展示了多方育人过程中的感人故事。今年“家长会”的一大特色是数学科学学院编印的《育人故事》,共分为恩来精神育人篇、家校协同育人篇、教师教书育人篇、学生工作育人篇四篇,记录了33个故事,淡淡的文字中叙说着数科学院不同层面的育人故事,传递了鲜明的育人特色、坚定的育人理念、浓浓的师生情谊。“大手拉小手”、1303班周恩来班的故事续写着恩来精神的育人特色。一位父亲的深情鞠躬,弯下的是腰,挺起的是胸膛;一位病弱母亲的陪读,陪伴的是孩子,守候的是真情;王慧雅家长的发言,吐露的育人经历,在心中不变的是永恒的骄傲与期盼……一个个真实的故事里透露出双向的爱,也打开了未来家校协同育人故事的开端。在学生的笔下,胡宏老师是良师益友,郭嵩老师是“萌萌哒”但厉害的数学人,童东付老师是如父亲一般的暖男老师……每一个老师的育人方式都各具特色,却有着相同的育人目标,可爱而又令人钦佩。面对班里身处困境的学生,程希旺老师始终如同对待自己孩子一般关爱他,将那原本覆满阴影的回忆充满了力量与温情;张春老师也给孩子“一米阳光”,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多年担任班主任的张保祥老师回忆起1995年久远的故事,那个学生至今让他牵挂;王白丽老师回忆起她班上的学霸宿舍,四个男生一起考取研究生的故事让她充满自豪;万爽老师看着读研同学不断发来的就业喜讯,心中是满心欢喜,说那是最好的消息……。

家长们可以透过故事,学习其他家长的育人经验,感受老师们的用心,对学生工作多一份理解与支持;老师们在学生满是感谢与感恩的话语中,汲取到更多的能量;班主任作为学生最亲密的老师,繁琐的工作、悉心的关爱赢得了学生的认可,爱与被爱的故事将一直续写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协同育人。家校协同是协同育人的应有之义,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渠道。学生工作研讨会作为家校协同的一种有益尝试,数学科学学院一直坚持“真”字当先,从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真实问题,到多方教育力量的真诚交流,再到多个层面涌现出来的真情故事,将“育人大计”落到了育人方向、力量、温度上,有效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从起初的尝试到十多年的坚持, “学生工作研讨会”作为数科学院的育人品牌,品牌效应将在家长、学校、社会等多方协同下不断扩大。

(作者:谢海燕 李剑 审核:谢海燕)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李剑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