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综合新闻 >> 正文
知困坛4 | 蔡安宁:以热忱为桥梁,搭筑成才之路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7年05月09日 15:23   点击数:

夕阳透过窗子将整条楼道都染红了,我踏着余晖走进了蔡安宁老师的办公室。初次见到蔡老师,我显得有些紧张,因为在采访之前,我对这个专业一无所知,蔡老师似是感觉到了我的慌乱,一直在跟我聊天。

采访开始之前,蔡老师特地叫过来全国GIS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现在已是研究生的殷彪学长来辅助采访。说到改革,蔡老师的眼睛里迸发出光芒,激动地说:“2013年的时候,我和宋仁波老师带着四个选手第一次参加全国GIS大赛,我们坐了30个小时的火车,成绩却不理想,学生也有些拘谨,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改革!”

办法总比困难多

蔡老师带领团队摒除了“满堂灌”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精心挑选教材,完善网络教学资源,革新GIS课堂教学,形成了以问题探究为导向的课堂模式、以案例分析为主的授课模式、以学生PPT项目汇报的点评模式,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在蔡安宁老师的课上,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蔡安宁老师表示,这样能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能力。改革团队根据教师的教学课程、知识结构、科研方向和思维习惯组建了3个教学团队:软件应用团队、软件开发团队、遥感应用团队。培养了一批既具有教学科研能力,又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注入了一股专业力量。

为推进项目发展,蔡老师的团队还成立了考证考级指导小组,形成了“考证促理论和实践建设”的模式。开展以年轻博士为主要成员的竞赛指导小组,形成了一种基于GIS大赛为平台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教学培养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校企结合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同时实行了导师模式,培育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

努力就会有成果

蔡老师继续神采飞扬地向我讲述:“可喜的是,我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我们获得了2016年全国ESRI大赛·地理设计组唯一的一等奖,两次获得了全国ESRI大赛·地理设计组优胜奖,还有4次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三等奖,虽然取得了这么多可观的成果,但是,我们还会一直努力的。”坐在一旁的殷彪学长更是充满感激地说:“我要谢谢老师进行了改革,改革之后的地理信息科技让我学会了实践,学会了合作,更提升了我的个人能力。我也爱上了自己的专业。”

夕阳映照下的蔡安宁老师,似乎让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制定改革计划时的坚定,执行改革时的不懈,收获成果后的谦虚。那时候的他,浑身都发着光。

(作者:苗缝春 审核:许芳红)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董旭冉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董旭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