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12月16日电(记者孙楠 毛广雄)12月15日上午,第四届淮商峰会暨淮河生态经济带工商联盟成立仪式在淮安召开。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工商联主席许仲梓、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分别致辞,市政协主席王维凯,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洪玉,淮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朱汉清,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范更生等领导,淮安市县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及380余名淮河生态经济带沿线城市企业家代表应邀出席。淮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陈涛主持会议。
仪式上,王维凯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工商联盟揭牌,陈洪玉、朱汉清共同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研究院新型智库揭牌。
图为淮商峰会开幕式,姚晓东致辞。记者柏华摄
图为陈洪玉、朱汉清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研究院新型智库揭牌。记者柏华摄
第四届淮商峰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华侨委副主任、致公党中央原副主席、中国农业大学博导杨邦杰教授、沿淮企业家代表分别就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前景及区域合作,打造淮河流域淮商品牌、创新创业等发表主旨演讲。
此次揭牌成立的淮河生态经济带研究院将按照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求,在中共淮安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主要依托淮阴师范学院等在淮高校研究团队,协同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河海大学、沿淮高校等,联合中共淮安市委办、淮安市委党校、淮安市发改委、社科联等单位(部门),围绕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生态文明与生态补偿、机制体制与决策评估研究等研究方向,聚焦经济带发展定位与战略衔接、区域合作机制与协同发展、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与利益最大化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发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区域和行业规划等功能,鲜明地展现“淮安思想”、响亮地提出“淮安主张”、及时地发出“淮安声音”,努力实现“首发先至、实至名归”的“淮安目标”,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向纵深发展。
淮阴师范学院长期致力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2013年初,由城市与环境学院牵头,联合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和主管部门成立国内首个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发展研究院, 取得了一批开创性科研成果和项目,凸显了研究院在淮河生态经济带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2013年5月,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和淮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淮河生态经济走廊与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首届全国性高峰论坛在淮师举行;2015年12月,以“地理学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为主题的江苏省地理学会学术年会在淮师召开,逐步扩大了研究院的社会影响力。
近年来,淮师进一步整合校内外科研平台力量,充分依托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区域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平台,淮安发展研究院、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淮安市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淮安市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市级平台,成立淮河生态经济带研究院。2016年,“加强湖泊、流域生态经济研究”和“成立淮河生态经济带研究院新型智库”被写入《淮阴师范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在2016年8月、9月市委宣传部召开的淮河生态经济带专业智库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淮师作了专题汇报,并根据各方意见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2016年10月,淮安市委主要领导明确批复并同意成立淮河生态经济带研究院新型智库。2016年11月起,研究院全面参与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