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6月27日电(记者王新鑫)12篇SCI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学术论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0的论文7篇,大于4.0的论文4篇,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面上1项,省高校自然基金重大项目1项,省高校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1项…………一连串学术成果,都是化学化工学院胡华友老师七年来在科研的沃壤上精心耕作的回报。根据2016年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拟立项公示信息显示,胡华友老师申报的《中氮茚环上交叉脱氢偶联反应的系统性研究》项目也已列入拟资助名单。
图为化院胡华友老师进行科学实验。 柏华 摄
在题为《Scope and Mechanism of Intramolecular Aziridination ofCyclopent-3-enyl-methylamines to 1-Azatricyclo[2.2.1.0(2,6)]heptanes with LeadTetraacetate》的论文中,胡华友确定了四醋酸铅氧化合成氮杂环丙烷反应的适应范围,并厘清了反应机理。该论文发表在化学类顶尖杂志《J. Am. Chem. Soc.》上,此杂志2016年的最新影响因子高达13.038。
胡华友2015年发表题为《Synthesis of Pyrrolo[2,1,5-cd]indolizines through DehydrogenativeHeck Annelation of Indolizines with Diaryl Acetylenes Using Dioxygen as anOxidant》的论文,采用全新路线设计,开发了一种合成环吖嗪类化合物的新方法,突破了之前富电子炔烃无法用于合成环吖嗪类化合物的限制,并明确了反应机理。该论文发表在有机化学类国际顶尖杂志《Org. Lett.》上,2016年最新影响因子6.732。该论文以淮阴师范学院为第一单位,入选自然指数(Nature Index)论文。
胡华友,1979年出生于江西,毕业于南京大学,2005年取得博士学位,后赴美从事博士后工作。2009年3月调入淮阴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一直致力于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新合成方法开发及其机理研究,特别是对中氮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身处苏北小城淮安,胡华友一直把握着国际科研的最新脉搏。工作中,胡华友申请发明专利5项,已授权3项。
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外,胡华友老师还着重择优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积极鼓励学生进实验室开展相关实验,每周定期给学生们召开小组科研研讨会。工作7年,胡华友指导本科毕业论文40人,其中25人考取研究生,考取211高校8人、985高校4人、中科院1人。
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是依托于全球68本顶级期刊,统计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型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的数据库。运用这个数据库,可以根据各机构论文发表数量及类别来进行排名和期刊索引。自然指数(Nature Index,简称NI指数)由Nature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2014年首次发布。
自然指数创始人David Swinbanks对此评论说:“自然指数为分析高质量的科研产出带来了一种免费获取和简明易懂的方法,这对科研界现有的其它衡量标准和评估工具是一个补充。我们聚焦于数量相对较少的高质量论文,并经过了相关学科在职科学家所组成的独立小组的认定,旨在为科研机构、政策制定者、科研分析人员、商业机构,以及更多的科研界人士提供一种针对高质量科研产出的观点。”
(作者:王新鑫 审核:徐继明 编校:王新鑫)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王新鑫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