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4月7日电(记者张同刚)4月6日,淮阴师范学院校友习骅,将其专著《中国历史的教训》捐赠母校收藏。
习骅校友1979年高考入学,是中文专业2班年龄最小的学生,当时只有15岁。他先后在中纪委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检组、监察局、新闻出版总署纪检组、监察局工作,现任中纪委驻国家铁路局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局局长。他表示,在母校的学习生涯,促进了自己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母校有割不断的校园情、师生情、同学情。虽然离开母校34年,一直怀念母校,此次敬赠母校著作是向母校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为母校发展尽微薄之力。
校友习骅捐赠的专著《中国历史的教训》 记者 柏华摄
《中国历史的教训》是一本以人物故事为主线、以廉政思想为内核的中国历史通俗读物,作者巧妙地从古今历史,特别是明清治国、吏治等历史典故中寻求成败教训、总结得失经验。从关注“四风”问题的《朱元璋为何暴打茹太素》到透析“官商勾结”的《张之洞借钱》,从探索“总开关”问题的《高级干部的低级失误》到聚焦作风建设的《作风建设与历史周期律》……这些文章紧跟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打虎拍蝇”的节拍,精选案例,精讲故事,精析道理,是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守纪律讲规矩,做好各项工作的有益参考。
2015年1月,《中国历史的教训》出版以来,成为两会代表谈论的热点话题及领导干部的必读书目,入选中纪委、《人民日报》等推荐图书,是2015年度“大众最喜爱的50种图书之一。早在2013年11月26日,中纪委驻新闻出版总署纪检组网站就刊发文章《总局党组书记蒋建国对习骅系列文章批示》:“习骅同志的学习、思考、语言、文字能力令人钦佩,特别是这种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学习研究的精神更值得大家学习。建议习骅同志继续下去,并可以明清故事为重点再撰写数篇,然后结集出版。这对于启发党政干部自觉勤廉奉公,对于树立纪检监察工作者形象,均有积极意义”。蒋建国同志现任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中国纪检监察报》评论部主任陈治治说:“党员干部读《中国历史的教训》的最佳方式,就是‘对号入座’。如若不能把自己摆进去,‘照镜子、洗洗澡、治治病’,那么,再好的历史老师也只能仰天长叹‘对牛弹琴’了。”
(作者:张同刚 审核:张同刚)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张同刚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