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7月21日电(记者韩翔)7月19日下午,江苏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傅祝余应邀来淮阴师范学院,作关于“十三五”战略规划的主题报告。淮阴师范学院校长朱林生主持报告会,副校长纪丽莲、周军,省教育厅办公室有关人员,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负责人,各二级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报告会。
傅祝余在报告中说,“十三五”对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对淮阴师院的发展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制订好“十三五”规划非常重要。傅祝余认为,要制订好规划,就要科学准确地把握当前的形势,这是基础性工作,只有找准方向,看清形势,制订出来的规划才具有针对性。就目前而言,主要是要关注四个方面的形势。
一是中央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跟教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到教育现代化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里,提出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在教育方面就是要推动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反映到教育里面,就是全面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教育行政工作就是依法行政。全面从严治党,涉及到主旋律,也是新常态。这“四个全面”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在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的布局框架下认真谋划、思考、定位教育工作和学校的改革发展。
二是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是人才供求关系问题,现在人才市场供求驱动发生了变化,由高校主导转向市场,特别是行业、企业和社会需求主导,对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高校人才培养要进行有效衔接,适应市场需求。其次是助推创新驱动问题,高校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发挥科技创新园的作用,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积极投入到科技创新中,提高服务能力,提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融合度,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第三是发展动力问题,高等教育要在新常态下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地发展,必须要深化改革,以改革为动力,增强高等教育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第四是教育投入问题,在新常态下建立保障教育投入有效增长、依法增长机制,非常必要和紧迫。
三是要关注江苏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阶段。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江苏高等教育进入了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转型时期,现有普通高校137所,其中本科51所,高职高专86所,在校大学生184万多人,规模上全国第一。这几年省委省政府的导向是把更多资金和项目投到内涵建设上。江苏有四大标志性的内涵建设工程: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协同创新计划、特聘教授计划、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所以在相关的项目工程和资金投入支撑之下,江苏高等教育发展的质态是好的,有关核心指标都位居全国前列。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江苏的高等教育同样面临着困难和问题,如高等教育的结构还不尽合理,高校的办学定位还不够清晰;尽管高校体量比较大,学校数量多,在校生规模也大,但是高水平大学,优势学科数量仍然偏少。
四是要关注教师教育发展动态。在新的形势下发展好教师教育,把教师教育做优做强做透,是师范院校的使命,淮阴师院是师范学院,应该责无旁贷地把教师教育这个特色更加凸显出来,真正把教师教育做优做强。
针对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制订,傅祝余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强化问题导向,要认真总结“十二五”学校改革发展的情况,特别是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的情况,全面分析学校当前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二是注重突出重点。要结合形势的需要,科学定位学校“十三五”发展目标;要在硕士点上有所突破;要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突出协同育人;要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既要把重心放在培养现有的人才上面,也要大力引进高端人才。
最后,傅祝余认为,制订“十三五”规划,要坚持规划发展和规划改革并重。借“十三五”规划的契机,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探索教授治学的途径,进一步重心下移,给二级学院更大的自主权。
(作者:韩翔 审核:张同刚)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王新鑫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