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综合新闻 >> 正文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来淮师研讨新基础教育工作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5年05月26日 08:49   点击数:

淮师新闻网5月26日电(记者贾夏 徐子悦)“新基础教育的教师,既是创造者,又是学习者;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既改变旧的教育模式,又改变自己。” 5月17日下午,中国著名教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叶澜,与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师生交流教育经验和新基础教学成果时这样说道。

图为叶澜教授与教科院师生进行座谈。记者高希文

交流会上,教科院新基础教育研究团队老师先后介绍了淮安“新基础教育”研究推进的总体情况,淮安合作学校各有关领域推进变革、教师发展的基本情况,并特别就自己这些年参与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切身体会,在参与这一研究中的变化、成长、困惑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随后,叶澜教授指出,要做教育领域的“三有新人”,即:做教育要有情,对基础教育要充满敬畏;做教育要有爱,对基础教育要倾情投入;做教育要有心,对基础教育要有定力。同时,教育成果是双向的,新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者要学会在与中小学教师合作过程中促进自己的学习、研究,在与中小学老师的合作中创造学校新生活,同时也创造教育学研究人员自己的新生活。

在随后的一周时间里,叶澜教授与教科院新基础教育研究团队一道对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淮海路小学及淮安市城南小学就推进教育变革、教师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与座谈,为各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形成21世纪新基础教育观念和创建面向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的新型学校等目标提供了新的办法和新的思路。

据悉,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中心、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淮安市教育局及淮安市的数所学校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已有6年,并成立了“淮安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其中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已发展成为“‘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合作校”(全国共计18所)、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发展成为“新基础教育”研究基地校(全国共计54所)。现今,“重点师范大学—地方师范院校—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协作推进地方区域基础教育变革的“淮安模式”已日渐成熟;今后,这一研究共同体将进一步扩大,并更好地服务地方、更加深度地介入到地方基础教育变革中去。

图为新基础教育研究基地学校挂牌仪式。记者高希文

(作者:贾夏 徐子悦 审核:伍红林 编校:柏华)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贾夏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贾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