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综合新闻 >> 正文
文学院党建德育:立德树人重引领 实践育人谋新篇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5年04月20日 08:32   点击数:

淮师新闻网4月20日电(记者管婷婷 张善荣)文学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党建与德育工作的开展,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的基础上,倾力打造立德树人与实践育人品牌,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和为贵,营造和维护人文氛围之径

多年来,文学院师生在开展党建德育工作过程中,形成了“四个和谐”的优良传统。一是领导班子和谐,党政分工明确、互相配合,通力合作。二是党内外和谐,遇有重大事情,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同商讨,制定方案。三是党群和谐,党政工团相互配合,在周恩来班创建、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成绩显著。四是师生和谐,教书育人、严慈相济。和谐的氛围,让学院党建德育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师生共建的局面。文学院连续三年在学校年终综合考评中获得优秀;文学院党总支被表彰为“全省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文学院关工委被表彰为省级先进集体;“英雄殉国70周年,只为烈士不再无名”党日活动被评为全省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

德为本,回归和坚守大学育人之道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要求,文学院根据立德树人的总要求,注重引导师生的“立四德”和“三树人”。即加强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生活美德的建设,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文学院建构起“知识、能力、价值、实践”四位一体的立德树人工作理念,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周恩来精神、地方红色文化三大优质教育资源开展立德树人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实现“三个有机结合”,即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有机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激励、约束和警示三个机制的有机结合,把立德树人工作推向深入。学院实施“十百千”工程(十次实践锻炼、百篇短文写作、千本图书或文章阅读),大力推广全程育人的“导师制度”(新生导师制、考研导师制、职业规划导师制、就创业导师制)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方式拓展和深化课堂教学育人效果,打造第一课堂;强化以“诗文朗诵、诗词记诵、古诗词吟唱和汉字听写”等为主体的文化育人平台的作用,夯实第二课堂;以“翔宇论坛”、“名师讲师”、“社团活动”为依托,构建第三课堂。近三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有10人在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中获奖,50余人在全国大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另有12人在其它各类国家级和省级比赛中获得佳绩,其中1007班的王茜同学获得了全国自强之星提名奖。

行立身,影响和决定学生成才之路

文学院本着“能力为本、贯穿全程、结合专业、分类实践”的思路,倾力打造六个方面的实践育人品牌,主要包括打造专业提升系列品牌、党日活动品牌、社会实践活动品牌、实践基地品牌、社团活动品牌和毕业生能力提升品牌。经过多年努力,品牌价值日益显现。“翔宇论坛”经过五年建设,吸引了国内外72名学者、名家加盟;“四月的思念”大型诗歌朗诵会也成功举办了七届,影响力逐步提升。近三年,学院实践育人基地百花齐放,先后与淮安市电视台等单位建立起23家实践育人基地,7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家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和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传承基地;“千师送教 经典诵读”社会实践活动、党日活动先后获得省级表彰;“风雅颂——我爱记诗词”、“翰墨春秋——汉字听写大赛”等专业特色品牌,让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精神更加凸显。目前为止,学院共有12个学生社团,会员千余人,其中,周恩来研究会学生分会是我校唯一一个以学习、研究和践行恩来精神为己任的学术研究类社团;“采菊诗社”先后9次参加两岸三地中国古典诗词吟唱交流,成为了淮师对外交流的靓丽名片。以六大方面的实践育人品牌为横标,拉长了育人链条,以学生能力提升为纵标,拓宽了育人渠道,形成了长期实践育人的有效机制。

多年来,文学院一直具有良好的人文氛围、和谐的育人环境,关系融洽、利益协调、工作规范,党政和谐。在筹建淮安大学的背景下,文学院党政将继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党建与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管婷婷 张善荣 审核:孙辉 编校:柏华)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张善荣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张善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