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4月13日电(记者王涛)强国之本,在于重教。教育之本,在于育人。教育的全部活动是为了人的发展。城市与环境学院一直以来坚守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时时处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需要作为学院育人工作的准则和标尺,勤于奉献、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乐于实践。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传承,城环学院逐渐形成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敬业奉献,不断创新育人工作的工作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关键的是要读懂学生
读懂学生,就是要善于倾听。只长嘴巴、不长耳朵的教育,容易陷于自说自话、自我满足、裹足不前的状态。城环学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对教育主体的调查研究,通过调研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实际需求、心理特点等,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调整,学生教育活动总体设计,着力建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长效机制。近三年,我们走进课堂、走进宿舍,以问卷、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开展了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就业意向调研、学生综合测评细则实施状况调研、大学十大梦想调研、最受欢迎的学生活动调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调研等活动三十余项。完善了《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生综合测评细则》、《城市与环境学院团员推优细则》、《城市与环境学院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生请假管理规定》、《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生活动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推进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努力,构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长效化机制,促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坚持问题导向,关键的是要不惧问题
直面问题,就是要“自找麻烦”。回避问题的教育,容易落入避重就轻、重复经验的俗套,帮不了学生,推不动自己。城环学院珍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视问题为窗口、视问题为机遇,心怀一颗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强化创新意识、创造工作亮点、提高工作效能。应对大学教育中重两头、轻中间的普遍现象,中间群体学生发展问题得不到重视的问题,学院于2011年主题教育月期间创办“草莓”训练营,为普通学生搭建成长平台;应对长期以来单向性的入学教育,密度大、学生兴趣不大的问题,学院于2012年形成了实践型入学教育模式,重实践、重互动、重尝试、重挑战,新生入学教育依然内容丰富,可是变得有趣多了;应对宅一代的大学生们对于老师们的距离感,想交流却抹不开脸面、迈不开脚步,学院开展了宿舍零距离活动。每周四下午全体辅导员集体进宿舍,将育人工作搬进宿舍。应对很多学生有梦想,却少了点坚持与韧性,2013年学院还开展了“坚持的力量”系列活动。全体辅导员身先示范,坚持每日撰写学生印象。以日记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感受到坚持的力量。日记中的一些经典话语,被学生们私下传诵。一位毕业生说,自己当初去求职,就是拿着老师写的这篇日记去的,被老师关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幸福和骄傲。
坚持工作创新,关键的是要勤于奉献
每一项工作创新,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比起按部就班的推进工作,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城环学院在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的实践中,着力打造一支有责任心、有进取心、能吃苦、能奉献的育人队伍。2011、2012年连续两年的就业工作大会上都曾提及到,淮师毕业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呈现出了笔试强、面试弱的特点。应对学生发展最直接的问题,学院推出了“全程式”面试实践。从新生助班选拔、学干标兵遴选、勤工助学人选选聘,到主题教育月先进个人评选、三大学生组织委员候选人产生,全部采用了辅导员全员参与,学生书面申请、个人自我介绍、主题演讲、现场问题等全套程序。工程浩大,超乎想象。2013年的主题教育月先进个人申请学生多达百余人。以往的先进个人选定1个小时可以搞定,这一次遴选足足选了三个下午。尽管如此,我们仍在坚守,坚守切切实实对学生有益的一切尝试。尽管辛苦,但是老师们能在这样的日常工作中找寻到位置感、成就感、归属感、个人价值感。
(作者:王涛 审核:毛广雄 编校:柏华)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柏华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