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4月16日电(记者史晶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德育工作是有温度的,投桃报李,只要真心真情付出,一定会有回报、会有收获。音乐学院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德育工作理念,把服务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和氛围。
是能师更是良师,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学生的指路明灯
全员育人重在构建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形成多方联动的管理网络,重在做大做实地基工程,形成接地气、根基稳、全覆盖的管理格局。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院原有的团学、班主任两级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需要,加上专业课教学以一对二、一对四小课、小组课居多,上课的时间地点较为分散,任课教师也各不相同,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难度也在加大。形势倒逼改革,网络必须升级,教书育人是天职,管教管导是本分。通过深入调研,学院推出了以专业小课教师为导师的“成长导师制”,构建了团学、班主任和专业导师三级管理网络,教师既要教技能也要教做人,既要关心专业发展也要关注身心成长,既要成为专业发展的能师,也要成为心灵成长的良师。“亲其师,信其道”,由于专业导师的介入,思想教育的实效性明显增强,许多苗头性问题都能趁早趁小得到解决,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是创建更是构建,让每一次感动都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是我校党建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亮点,“周恩来班”创建更是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重要指针性目标。三年来,学院把周恩来班创建作为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可谓举全院之力全力推进,以省先进班级1103班为龙头,班班搞创建,人人皆参与,走进总理故居、走进纪念馆、走进童年读书处,听专家讲座、讲总理故事、唱总理颂歌,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引领优良学风,用总理的无私奉献升华人生境界,重在创建的过程,重在心灵的构建,让每一次感动都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每一次创建都成为学生人格、理想、信念的一次内在构建。发乎于心动之于行,在全院有180多人参与的省第四届艺术展演比赛中,可谓是音乐人集体主义和荣誉感的一次集中大爆发,面对激烈的竞争,师生沉着应对,大合唱第一名鼓舞了士气,群情激奋,连下三城,一举夺得三个特等奖、一个一等奖,成为全省最黑的黑马、最大的赢家。校内群雄逐鹿的周恩来班创建,也传来特好喜讯,1103班突破重围荣登榜首,获得2014年淮阴师范学院“周恩来班”这一全校最高荣誉,圆了音乐人多年的梦。
是练艺更是练意,让每一个清晨都成为学生新的人生起点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夏练三伏冬练四九,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做人要诚学艺要精,古有“男四十大曲,女三千小令”,学艺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难于上青天”。坚持十一年的日日晨练更是“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每天一小时三年六百小时,按常理六百小时足可成就一门非常成功的技艺,每天6:20—7:20,不论寒暑无非晴雨,难在坚持!教师要值班,领导要到岗,难在坚持!正因为难在坚持,也就更显贵在坚持!一小时磨砺的是技艺更是意志,一小时养成的不单是技能更是良好的习惯。一小时给音乐学子留下的可能是一道考勤的阴影,更可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因为它让每个人每天都最早迎来崭新的太阳,开启新的人生。
是创新更是坚守,让每一次舞台都能成为学生的人生彩排
音乐学院第九届“周周剧场”,4月7日晚在12级舞蹈班的“是课堂、是舞台”中拉开了帷幕。独具匠心的创新创意让人耳目一新,“周周剧场”是课堂?是舞台?是连接课堂与舞台的桥梁?是今天的舞台,更是未来人生的彩排!九年,每年她都和春天一起到来,她是音乐学院孩子们的艺术春天。创新难,坚守可能比创新更难,因为你坚守的是给孩子们一个自信的支点、给学生们一个热情的鼓励、给所有人一个会心的微笑,说难也不难,其实说穿了,也就那么简单。难怪很多毕业生会说,难忘淮师是因为难忘淮师的“周周剧场”、难忘淮师的“专业擂台”!
是付出更是收获,让每一滴泪花都成为开在学生心底的奇葩
“今晚的对光又要到凌晨3点,省运会闭幕式马虎不得”、“高雅艺术进校园刚走进丁集实小、又要走进财经学院”、“史老师,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我们也想参加”,在音乐学院一个字“忙”、两个字“累”!省运会的演出成功,2013年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十佳风尚奖和2014年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奖的获得,2014届的7名毕业生结伴到昆山教育局报到上班,2015届毕业生王音梵考编总分第一在苏州相城区签约,师范生技能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郭新转无锡考编第一名被录用等等,都是曾经的汗水泪水绽放的花朵。
(作者:史晶璐 审核:伍兵)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史晶璐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