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3月19日电(记者郑玉婷 吴晶)3月18日下午,淮阴师范学院校园文化与师德建设教师座谈会在图书馆第一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亚军出席会议并讲话,《淮师听课记》前三季出场教师应邀参加座谈会,党委宣传部、工会、教务处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与会教师围绕大学文化视野下的淮师课堂与师生关系、“互联网+”时代的师德典型选树开展探讨与交流。
文学院胡健老师指出,教学最核心的是教学相长,课堂教学要做到深入浅出,教学的活力必须不断改革,教学要自由,但不是任性,是驾驭课堂相对的自由;政管学院单淮老师则认为好的大学老师必须有好的师德,要坚持让学生学习知识、会点活法、懂点人生三个原则,同时要狠抓校园课堂秩序;传媒学院青年教师胡叶子分享了她与学生如何亦师亦友的经验,她运用微博与学生亲密互动,课堂上将手机变成互联网工具。
教科院顾书明老师说,文化建设的水平代表学校管理建设的水平,青年教师职业理想的形成特别重要,教师要做到三爱、三勤、三育人、三贡献,要加强自律,内化养成;化院赵朴素老师主张校园文化是精神层面上的,教师应该敢于担当,脚踏实地,要把周恩来精神融于教学当中,坚守朴实,追求崇高。
“教学有方,教无定方”是物电学院崔元顺老师的见解,淮师听课记把教师以及教学活动,特别是把教书育人的主阵地第一课堂推向学校媒介的主阵地,让学生作为听课记的记者,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导向,以精神文明为特征,要关爱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只管教不管学、只管学不管效果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失德;美术学院刘一老师认为个人魅力最重要,自己好学生才会好;经管学院李玲老师则充分利用新媒体和学生交流,认为要进行考试改革,不以一次考试论成绩;文学院焦亚东老师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是相辅相成的,规范和自由,宽松和严厉都是辩证的关系,而过于规范不是大学制度。
杨亚军说,听课记把大家的课堂生动地再现,带给了我们很多感动。正是因为有老师生动的课堂,所以使传授知识灵活而又有灵魂;因为有生动的讲授,所以使接受者闻而不厌、津津乐道;因为有扎实的功底、深厚的学问,所以让学生由衷的景仰。正是因为有了更多有责任感的、“坚守朴实、追求崇高”的大学精神、大学情怀的淮师人,才有了今天有底蕴、有担当、有影响的淮阴师范学院。
杨亚军认为,大家是“好教师的标准”最好的体现,坚守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职责。要继续宣传、深化和推进,让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杨亚军希望全校教师要向听课记上榜老师学习,传授新知识,传播正能量,本着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的要求,继续坚持教书育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作者:郑玉婷 吴晶 审核:柏华)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柏华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