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看点有很多东西必须精准,比如时钟,比如解剖刀,比如贸易差额,比如摄像机镜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说的就是这样的技艺。敬请欣赏淮师听课记第3季《技艺》第3集《精准》。(欢迎大家到QQ群284587643、贴吧http://tieba.baidu.com/吐槽互动。)
卜翠萍老师的课堂:刀尖上的课堂
听课学生:生科院1303班 郑玉婷
时间:2014年10月15日
天气:晴
地点:生科楼301
课程:动物学实验
“同学们,转移阵地!”一、二节的动物生物学课下课铃刚刚扬起,卜老师便大手一挥。于是乎,大部队以惊人的速度从教B-405奔至更具实践性的动物学实验课阵地——生科楼301。
“呼哧——呼哧”,第一个到达教室的人总会自动成为课程内容时讯员,“哇哦,这里有很多蟾蜍哦!今天又有一批要为科学实验献身喽!快来挑!这个最肥的跟我了,谁也别抢!”大家换好实验服,纷纷走向时讯员研究起即将献身的蟾蜍。
图为生命科学学院卜翠萍老师。 (照片由本人提供)
刚刚还是书香气息的卜老师换上实验服,顿显高大凛然:“你们一见到活物就亢奋,都坐到位置上,把实验器材拿出来、把电脑打开。”为了尽早接触到活物,我们迫不及待地期待卜老师布置任务——
“今天我们要研究《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23双眼睛圆溜溜地盯着卜老师,“这个实验的原理和我们之前课上讲的内容有很大的联系哦,考验你们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的时候到了!大家跟着我一起来感悟一下实验原理!”
同学们个个打起精神、竖起耳朵,“腓肠肌由许多肌纤维组成,刺激腓肠肌时,不同的刺激强度会引起肌肉的不同反应。当刺激强度过小时,不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此时的刺激为阈下刺激。当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时,则出现最大的收缩反应。这时,即使再增大刺激强度,肌肉收缩的力量也不再随之加大。可以引起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通俗一点讲,这次实验,我们就是要做好一个腓肠肌标本然后通过计算机采集系统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看着我们蠢蠢欲动的样子,卜老师总是最懂我们的:“小马虎们,咱们这次实验的关键就是腓肠肌的制作,希望大家能定一步到位,如果追求不到最完美的腓肠肌标本,那么你就会错过很多精彩的!下面开始动手做标本,这个是上次实验课讲过的呦,考验你课后有没有回忆的时候到了!”
“chua”,大家纷纷奔向水池挑肥拣瘦去了。接着各自组队,两人一组,互相协调,一个做双毁髓用以麻痹被解剖物,一个负责后期标本制作。长期的练习与学习已经打破了我们心中最初的那份忌惮,现在的我们大多可以一步到位,这样既减少了被解剖物的痛楚,也让我们的内疚时间减短一写,因为在解剖的全过程中,我们的心里会很难受!
对于解剖学研究,大家总是存在亮点误解:①做解剖实验很血腥:这是错误的想法,其实一点也不,如果血淋淋了,那这个就是实验的不严谨,多半是剪破血管了;②做解剖很残忍:虽然我们也认同,但是这是对我们理论知识的更好的掌握,也是在为我们未来的科研事业做铺垫,我们无可厚非。
其实,解剖蟾蜍对我们来说也已经不再陌生了,但是每一次解剖都是一次挑战,因为解剖是个细活儿,容不得一点失误,解剖针挑错、细剪刀减歪、保留物有缺都可能成为我们实验失败的直接导火线。每一次的实验,我们都是带着新的任务在做,就像卜老师经常说的:“我们的实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长期观察的过程,凡事不会一蹴而就,我希望你们都能有研究性学习的探索精神。”
二十分钟后,大家都做好了腓肠肌标本。卜老师拿起一个,把大家聚集到一个计算机前,手把手示范着:“首先连接张力传感器与刺激输出,将标本的骨头固定在肌槽的骨头固定孔内,腓肠肌肌腱上的扎线与张力传感器的应变梁相与刺激输出线接通,调节好扎线的张力,不可过松或过紧,以使肌肉自然拉平为宜。”接着通过计算机调配,获得数据并打印结果,以便在做实验报告的时候分析。
这样新奇的检测方法,我们还是第一次做,大家都听得很认真,但是在我们自己做的时候又会增生N个“卜老师,i need u,下面应该怎么做呢?”不管我们问几次,不管我们有多少人问,不管我们问的是什么,卜老师总会不厌其烦的教我们,故此,亦师亦友一点没有错!在这种时候班级里很多平时跟在卜老师后面做实验的学霸们,也会化身卜老师Ⅰ、Ⅱ、Ⅲ、Ⅳ……
在我们眼中,萍姐集超凡的智慧与女性特有的母性于一身,既胆识过人、又平易近人,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她总会穿插一些小笑话、小常识来解释说明一些问题,如果有幸经过我们的教室,你一定会听到我们的朗朗笑声。
秒针飞转,又到了和可爱的卜老师说下周见的时候啦!我们拿起打印的数据、清洗并擦净试验用具、整理好301室,我们踏上了分析数据的另一条道路。
李玲老师的课堂:心灵手巧的陶瓷人
听课学生:经管1203班闫雷
时间:2014年12月24日
天气:晴
地点:综南205
课程:国际贸易
从余热未尽的夏日,到寒气凛冽的冬天。一路走来,李玲老师陪伴我们见证了季节的更换,带领我们走进了《国际贸易》的世界。她像是位勤劳的陶瓷人,用自己的心,烧制世界上最美的瓷器。
图为经济管理学院李玲老师。 (照片由本人提供)
淘炼胚土
一位自信满满的年轻老师,大步走上讲台,她身着时尚、笑容可掬,这是我对李老师的第一印象。“同学们,在我介绍自己之前,我想先问问你们,《国际贸易》这门课对你们的将来到底有什么用?和你们的专业有什么联系?”李老师的问题直击根本,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李老师阐述了未来国际营销的发展趋势,更谈了市场对国际营销人才的需要。听过李老师的解答,我们对国贸有了正确的认识。一直到后来我才明白,《国际贸易》对于我们来说是门选修课,如果李老师不在第一节引导着学习,我们必然会怀着“偏见”的心态,漠视这门课。正如淘炼胚土是制瓷的首要环节,如果不去除陶土中的杂质,即使烧出来的瓷器,也是废品。
制胚
制胚是将淘洗好的瓷土,制成各种器形晾干的过程。在课堂上,加强课堂管理、完善学习方法就如同制胚,它能够将知识有效的传播和接收。我喜欢李老师的课堂,如果让我回答为什么?我只能支支吾吾答不出来。但我喜欢的是那种感觉,听课的时候能非常投入,和老师互动时没有压力。我们和文通市销班一起上《国际贸易》,同为一个年级、一个专业,但我们学生之间彼此都不熟悉。李老师知道这个情况后,她巧妙的将两个班学生随机配对,放在一起写作业。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也认识了不少兄弟班的同学。李老师经常教导我们不要在课堂上写作业,她说“你们一边写作业,一边抬头看着我,这样会很累的。不如课间,奋笔疾书来的痛快。”
绘画
绘画,是考验老师真正功夫的时候。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老师需要多少个十年功,才能将这课堂的四十分钟绘的精彩?李老师的课堂,可以用“精巧”二字来概括。“精”是在于“精细”,李老师善于把握知识的重点,将重点的知识细化。我们在学习如何签订国贸合同条款的时候,李老师将货物数量的计算方式一一举例,比如说按容积的计算,她强调该方式的适用领域、条件、工具等。她在有限的课时,将重点知识细化教给大家,这样学习效率就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巧”是在于“灵活”,李老师讲课,喜欢将理论和案例结合起来,即使大家记不住理论,在实际案例中却能找出理论的身影。我们班同学都说:李老师上课总是爱聊点别的,可听着就是有趣。我记得她给我们聊我们应该考哪些证书,哪些证书才是社会真正必要的?她还给分析今年的就业形式,人才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李老师给我们补充的额外知识,是帮助我们大三学生树立职业观的良药。
烧制
李老师常说:“学到的东西,要尝试在实际中进行应用。”为了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她教我们如何利用软件进行交易操作。尽管我们没有《国际贸易》实验课,但是李老师仍然一步一步用心操作,将每一步都解释的非常清楚。李老师组织我们拟订国际买卖合同,并要求用全英文为表述方式,这给我们带来了压力,也让我们做了一次和外国人“做生意”的痛快。瓷器的烧制,是让陶土浴火重生的过程。李老师交给我们的,需要我们今天、明天、未来去一步一步实践,当我们经历过烈火的洗礼后,我们才会成为真正成功的瓷器。
珍珠白沁就烟雨,
孔雀蓝映著月光,
莹透的素颜,
朦胧了琴弦上一缕檀香。
我们看着李老师优雅的背影慢慢远去,这个学期已临近结束,我弯下身来,像这位心灵手巧的陶瓷人致敬。
周浒老师的课堂:框架,框架,还是框架
听课学生:传媒1304班刘佳文
时间:2014年10月20日
天气:雨
地点:教B
课程:广告摄像教程
“来,让我们来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哎~对了,这位同学,一语道破天机,说得好,就是框架,框架,框架,还是框架,这是我们学习固定镜头的重中之重。”周浒老师一边慷慨激扬地说着,一边在黑板上写下早已烙入同学们心底的“框架”二字。
图为传媒学院周浒老师。 (照片由本人提供)
“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山东济南找蓝翔......”伴着熟悉的广告语和同学们的狂笑声,周浒老师延续着他一直以来的上课风格,课前由一段短片视频引入本节课内容,本节课带来的视频正是最近风靡全中国的蓝翔技校宣传片,航拍带来的恢弘的气势和人海战术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正当同学们收回在外面游走的心,聚精会神地观看宣传片的时候,周浒老师笑语盈盈地开始了今天的课堂学习,“好!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运动镜头,主要包括推、拉、摇、移、跟,那现在我们来重新看一下蓝翔的宣传片,找出其中的运动镜头......哎~这儿,大家再看一遍,这是不是一个快移镜头......这儿,来,再看,是不是一个跟的镜头......”
“好!同学们,下面让我们来详细讲解一下运动镜头......”周浒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生机,充满欢声笑语,周浒老师说过:“镜头就是人的眼睛,最重要的还是你的大脑,你的眼睛的运动形式就是摄相机的运动轨迹。”所以,每讲到一个知识点,周浒老师总是把自己比喻成一台摄像机,然后做着不同的运动形式,鲜明形象而又幽默风趣。
说到对周浒老师的喜爱,当然要从开学第一课说起,这个带着黑框眼镜,胖嘟嘟可爱又英俊的老师,从一进门脸上带着的那抹亲切的笑容就早已把同学们的心收买了。最让我敬佩的就是周浒老师有一个跟其他老师都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的课堂如此开放随性,“回答问题不用拘束,坐着就好。”这是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话语,却让我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周浒老师爱咖啡,这个大家都知道,而且他不仅爱喝咖啡,还爱分享咖啡,“回答问题有奖呦,奖品就是进口马来西亚咖啡一袋。”同学们不是为了周浒老师的奖品,而是喜欢周浒老师大孩子一样可爱可敬的性格,喜欢这大学课堂上少有的活跃气氛。
“好了,同学们,今天的理论课程我们就完成了,再考你们一下哦,我们上节课的关键词是什么———对,框架!下节课提问,大家好好复习哈,答对有奖,进口咖啡,你们懂得!现在大家去拿机器,我们今天的拍摄任务是,2组10秒钟的推拉镜头,2组5秒钟的升降镜头......”伴着周浒老师分配的任务,我们,下课了......
张曦敏老师的课堂:笔尖上的世界
听课学生:郭超
时间:2014年11月28日
地点:教B1-217
天气:阴
课程:绘画
教师:张曦敏
星期五的最后一节课,一周的最后一节课,每次去都是略带小激动的。
美术课,以前都没怎么认真上过,到了大学,就成了专业课,不认真上都不行。零基础的我,从最简单的线条练习开始。线条练习,终极奥义是横平竖直。但是,初级的我怎么做的到。连基础的握笔姿势都要学。
图为张曦敏老师在教学生画画。 记者 贾夏 摄
图为张曦敏老师的课堂。 记者 贾夏 摄
图为张曦敏老师在作画。 (本人提供)
张曦敏老师知道大家都是零基础,就从头开始教。从削铅笔开始,从握笔开始。教的很细,细到削铅笔的时候,最好削到几厘米。然后就是线条练习。一张画纸,固定在画板上,大胆去画,不要担心画不直什么的。画了五分钟后,张曦敏老师说到,”是不是发现画的线两头直,中间突出呢?“我们惊讶的说:”是的!“张曦敏老师说:”一开始都这样,这就证明了你们是新手,零基础,这也是好事,一张白纸的你们,更好塑造。有的人虽然是学过的,但有时候要纠正他的坏习惯。对于零基础的你们,就没有这一步。至于画不直,这是正常的,多练习就可以了。”
听到张曦敏老师这么说,我们都放心了。老师说:“大家再联系5分钟的线条吧。”我们继续练习,老师在走道里巡视,指导大家的练习,指出大家的不足。甚是细心、仔细。
第二节课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具体实物的绘画技巧。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做板书演示,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教,每一步的注意事项,技巧等等。。。。。。
20分钟后,老师完成了教学,然后就是作业。还有20分钟,大家抓紧时间,趁印象十足的时候,赶紧写作业。拿出画纸,裁成8K,用纸胶粘在画板上。。。。。。所有的步骤都是按照老师教的做,看来,老师的教学很是成功。
我们在做这些的时候,老师也没有闲着,在走道间巡视,也是继续指导大家,跟之前线条练习时一样,遇到做的不对的学生,老师细心指导,指导到学生理解为止。
大家做作业做的认真,老师知道的也是认真,教室里充满了学习氛围。甚是和谐。
图为张曦敏老师向国际友人赠送作品。 (照片由本人提供)
在课堂结束前5分钟左右,老师让我们停一下,她做了一个简短的课堂小结。在张曦敏老师的课堂小结里,她提到,大家很多人是刚刚正式接触美术,很多人画不好是正常的,时间长了,大家会发现,相比较于其他的专业课,大家还有有美术天赋的,教室外的橱窗,展示的都是大二大三学长学姐的作品,他们很多人、可以说所有人也都是零基础开始的,一年后,两年后,他们的作品已经可以展览了。多多联系就可以。回到我们刚刚学的,最基础的线条练习,刚开始画不直正常,以后每节课开始前练习练习,就会越画越好。
一个星期的课结束了,我更加期待星期五的来临。
《淮师听课记》往集回顾:
欢迎各单位、各二级学院通讯社、记者团、学生社团集体参加本次【淮师听课记】融媒体新闻互动体验活动,联系电话:第一季《模样》责编:柏老师,051783525819;第二季《传奇》责编:韩老师,051783525057;第三季《技艺》责编:王老师,051783525057;第四季《致敬》责编:戴老师,051783525819。
更多课堂日记,请查看淮师新闻网《课堂速写》栏目http://news.hytc.edu.cn/jxky/ktsx/
《淮师听课记》为淮师新闻网、淮师校报、淮师电台、淮师微博、淮师微信等联合推出的大型融媒体报道活动,主要内容为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课堂日记。通过对淮阴师范学院课堂的多个侧面的报道,来展现淮阴师范学院教授风采、学生风貌、课堂生态等校园文化。
《淮师听课记》制作精良,借鉴《舌尖上的中国》、《唐顿庄园》等呈现方式,坚持每周一集,一集四篇,四集一季,目前已推出第一季《模样》、第二季《传奇》,第三季《技艺》。2014年10月第一季在淮师新闻网首次刊出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江苏省教育厅官方微博“江苏教育发布”、《光明日报》、《淮安日报》、《淮海商报》等媒体第一时间予以报道推介。
《淮师听课记》发源于2011年4月开始的“百名记者走基层”大型采访报道活动之《精彩课堂》。《淮师听课记》也是国内第一次使用融媒体互动体验式报道形式的大型纪实类校园新闻报道。报道动用了指导老师8人,淮通社10个分社、二级学院18个记者团,周恩来研究会学生分会等学生社团主动报名集体参加,参与新闻报道写作学生数百人,报道组听了全校课堂千余次。
周一早八点,课堂有惊喜!《淮师听课记》与您相约!
(作者:郑玉婷 闫雷 刘佳文 郭超 本集责编:王新鑫 审核:朱延华)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王新鑫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