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综合新闻 >> 正文
【淮师听课记】第3季《技艺》第4集:雅趣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5年01月26日 08:00   点击数:

本集看点:生活中,有很多有趣味的人,他们把自己的工作也当成一种雅趣,并把这雅趣传达给学生,排版之趣、花草之趣、折纸之趣、笔墨之趣,都尽在课堂中……(欢迎大家到QQ群284587643、贴http://tieba.baidu.com/吐槽互动。)

奚路阳老师的课堂:排版生活

听课学生:传媒学院1401宗明明

时间:10月30日

地点:教B-408

天气:晴

课程:电子排版技术

他身着一件敞开的休闲服,足蹬一双阿迪达斯的球鞋,一身洒脱随性的“运动范儿”显得帅气十足,更具典型风范的还有他直立在讲台前,双手背后的经典pose了,一副为人师表的严肃模样。第一次上他的课,还真被他的站姿吓住了,心想:别看这老师年纪轻轻,可不好惹!当我真正走进他的课堂后,我才知道自己杞人忧天了,幽默风趣、平易近人才是他的本性。他就是我们最最喜欢的电子排版老师——奚路阳。

图为奚路阳老师。 (照片由本人提供)

奚老师伸出左手,低头看了看手腕上的表,说:“同学们,上课了!将你们电脑桌面上与课堂无关的内容都关掉,可不要让我发现你们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哟,哼哼,否则后果自负!”他望了望坐在角落为数不多的几个男生,脸上洋溢着狡猾的笑容,顿时,全班都领会了他的笑意,“哈哈哈哈”地笑开了。于是,一堂电子排版技术课就在畅快的笑声中轻松地展开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排版中图片的插入及其处理。”说话间,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程方案已经由他当场拼写好,并呈现在了白幕上。“首先,我们要选取一张图片,选什么呢?”奚老师疑惑地望着我们,等着我们为他出谋划策呢。“奥黛丽赫本!”不知哪个小影迷叫了一声。“好!”奚老师如解决了燃眉之急般,兴奋地叫了一声。继而,他熟练地在百度上搜了一张奥黛丽赫本的半身黑白照,并且将它放进了新建的文件夹中。接着,他一边讲,一边用鼠标在屏幕上演示图片插入的过程,特别强调图片要与排版的作品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为了加深我们的印象,他不厌其烦地演示了三遍,还不放心地问:“明白了吗?”我们直点头,异口同声道:“明白了!”他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如果我们有人摇头,以他的性子,肯定会重复讲,指导所有人都会的。我不禁为他的耐心与一丝不苟深深折服,瞬间,觉得他更帅了。

对于我们来说,光会插入图片还是远远不够的,会图片的编辑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精通地掌握这门技术,才能在排版时采取非文字的手段充实画面,使得冷冰冰的文字更具温度,更能触动人心。“如果这张图片太大了,怎么办?”奚老师又抛出了一个问题了。“缩小图片呀!”我们理所当然地说。他愣了一下,轻轻地“哼”了一声,一股蔑视的味道。接着,如我们所说,他用鼠标选择图片并轻轻拖动,图片果然达到了预期的大小,可是人像却被人为地改变了比例,变得臃肿起来,一个大美人儿就被这么无情的摧残了。看着我们一脸的失望,奚老师乘机介绍了shift键的强大功能,原来只要按住shift键,再拖到鼠标,图片就会按原比例放大或缩小了,也就不会出现“侵犯肖像权”的事件了。在奚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我们不仅学到了应用技能,还打破了我们错误的定向思维,学到了如何规避错误做法。他用智慧展现了“从错误到成功”的过程,用行动诠释了“润物细无声”的真谛,这样的老师,谁不爱戴呢?

临近下课,奚老师这样评价排版:排版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更是一种理念。我们要树立“排版生活”的理念,让杂乱的琐事在你的排版下变得仅仅有条,让无序的烦事在你的排版下变得有条不紊。排版生活,让我们活得舒适,活得精致!

杨晋彬老师的课堂:带你们认识花花草草

听课学生:吴晨

时间:2014年12月3日

地点:生科楼

天气:阴

课程:基础生物学实验

虽然基础生物实验课被安排在晚上,但一点也不减我们对微观世界探索的热情。

冒着冬夜的寒冷,我们早早地到了生科楼下。进了实验室,我们利索地换上白大褂,因为开了暖气,所以一点儿也不觉得冷。待我们坐到各自位置上准备好仪器后,杨老师拿了许多植物进来。杨老师还是那幅装扮,短短的寸头,看起来还是那么精神。一副小巧的眼镜显得斯斯文文。

图为杨晋彬老师。 (照片由本人提供)

说起杨老师,他可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呢。上节课刚开始学徒手切片,杨老师开玩笑地说:“刀片可锋利了,当心划破手。划破手了也好,可以让大家观察观察血细胞。”待我们自己动手做切片时,有位同学不小心划破了手,杨老师见状,急忙拿纸给伤口裹住包扎,嘴上却说:“可以取点血观察下。”刀子嘴豆腐心的杨老师着实可爱。

杨老师放好植物后,开口说:“来,今天我们继续做徒手切片。先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芹菜是属什么科的?上节课我讲过的。”

“菊花科。”我毫不犹豫地答道。但是全班同学都大笑起来。

“对,你说的没错。只是多了一个字,是菊科。”杨老师解释说,巧妙地化解了我的尴尬。

待杨老师和我们复习完上节课的知识后,杨老师拿起一株植物说道:“这是随处可见的景观植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看我们疑惑满满,杨老师自己回答到:“这是海桐,属海桐科。”不禁让我们惊呼:身边随处可见的植物,我们却根本就不知道名字,足以证明我们没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记得杨老师刚开始教我们的时候说过:“通过你们的学习,以后你们可以自己观察感兴趣的植物了,要留心观察身边的植物。”杨老师的一番话意味深长,值得我们深思。

随后杨老师又带我们认识了许多植物,有鸢尾,有刚生长的水稻,还有雪松。不仅如此,前几节课杨老师还带我们认识了许多微生物:水网、水棉、发菜……让我们学习的知识不局限于书本,不局限于抽象的概念。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我们自己动手切片了。在我们切片的过程中,杨老师还不忘一一辅导,看我们是否姿势正确,对姿势错误的同学也耐心纠正。切完片做好装片,就可以到显微镜下观察标本了。杨老师让我们自己寻找维管组织,木质部等专业课上的书本知识,通过观察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书面知识。

实验课永远是欢乐的,因为我们可以自己动手,自己观察,并不局限于书本上生搬硬套的知识,再加上杨老师的教学,让我们认识了生活中许多的花花草草,让我们用专业学生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植物。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学会了留心生活。

周爱国老师的课堂:一方折纸一方天地

听课学生:张琳

时间:2014年9月15日

天气:多云

地点:教B

课程:手工

金声玉韵,蕙质兰心。心灵总与手巧在一起,我们手工课老师恰恰将这两个词语诠释的很好。

周爱国老师是个脸圆圆的,萌萌的老师,拥有灿烂的笑容和一双灵巧的手。手工教室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作品不是她自己制作,就是在她指导下原本对手工一窍不通的学生制作完成。她对第一次上手工课的我们说,要将自己用过的本子和马路上散发的传单收着来做手工,要提倡环保。

图为周爱国老师。 (照片由本人提供)

图为周爱国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展示作品。 (照片由本人提供)

图为周爱国老师在教学生们做绢花。 (照片由本人提供)

手工之初体验

美好的星期一的早晨由手工课开始!剪刀、美工刀、双面胶、透明胶、固体胶等等通通一股脑塞进小包里,上学去喽!

第一节课教的是入门级折纸,掏出我们准备的材料。老师并不着急让我们开始折纸,先让我们欣赏了下比较有难度的作品,当然也是很漂亮的。接着让我们把作业本纸或是传单裁成大大的正方形,“把边裁圆滑了,毛糙现在不觉得怎么样,等等折纸就会发现很明显,很不好看”。

等到我们裁出很多张大大的正方形,老师让我们看ppt,并按照上述步骤尝试折纸。老师的的ppt投影出折纸的基本型——双三角形&正方形。步骤如下:首先将正方形对折,折出两条对角线,接着四角聚拢,便得到双正方形。若是将中心按下,纸翻面四边聚拢,得到的便是双三角形。“别看基本型很简单,但是是折纸中最为重要的,以此为基础,我们才能折出步骤复杂的折纸作品”,“折痕一定要明显,一定要放在桌面上折,不要折歪了,用力一点啊”。老师不厌其烦的说明要点,并且在学生中走动,是不是纠正帮助学生更加细腻的完成基本型的折纸。

基本型变花样

为了巩固基本型折法,老师就教我们在基本型上变花样。第一个花样是在双正方形基础上完成的,名字叫小猴子爬山。老师让我们重新拿一张正方形纸,将双正方形折好,接着剪下任意一角,用笔画上猴头,两面的下角折起,露出中间层。将画有猴头的小三角形夹在中层上,双手各拉住中层下角,上下两角贴紧轻轻拉动,猴子就可以爬山了。其实有点小难度,老师在旁边指导下才完成的。

对于双三角形,老师选择了桃子来教我们。先折好双三角形,两边再向中心折,背面也一样。集中一角折,背面也一样,再根据ppt上的图示沿虚线向箭头方向折。最后将纸型撑开即可。

可爱的小鲤鱼、傻傻的大蝙蝠都在第一次周爱国老师的手工课堂上教给我们,让我们体验到手工的乐趣,看着自己稚嫩的作品,从心里升腾起的小小自豪感。

吴健老师的课堂:放慢你的脚步,让灵魂跟上!

听课学生:美术学院1401邓鸿娟

时间:2014年12月11日

天气:晴

地方:美南307

课程:隶书技法

作为中华民族古老而优秀的传统艺术,书法在其三千年的不断发展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它用那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了中国一代又一代书法继承者!

图为吴健老师。 (记者胡强摄)

图为吴健老师作品。 (照片由本人提供)

图为吴健老师作品。 (照片由本人提供)

早晨八点,同学们都在教室做好书法学习的准备工作!待笔墨纸砚等工具准备好以后,吴老师走进教室。吴老师先让我们对着字帖练习《张迁碑》里面的字,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要用我们的笔去表现它们刀刻感,虽然第一次临习,但是这种第一感是非常重要的。简短的话语,却给了同学们一种想积极把字帖临对的想法。待到我们临习一张纸后,吴老师将大家的聚在一起和我们讲解这本碑帖的特征!“它字形方正,内部茂密”,说着随即拿着笔在萱纸钱上挥毫起来!又问我们这线条是什么感觉?

吴老师说:“临习时要注重写的节奏性,要还原真实生活,要符合自然规律。”

吴老师又再次拿起笔做起示范!提笔蘸墨,他轻车熟路地在纸上书写,每一划都尽显深厚功底。他也不忘提醒同学们注意要点,不多时,一行字便跃然纸上,同学们不由惊呼,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崇拜之心。吴老师显得十分淡定从容,又说道:“我们在书写时要有书写性切记不可描画笔画,该慢时要慢,要快则快!要放慢你的脚步让灵魂跟上!”

回到座位上,记忆中依旧是吴老师挥笔时的大气与与从容,也自觉动起来。脑海中回想的全是老师的话语,一笔一划,一撇一捺,都是大家心中所视,相信自己,我们也可以!

吴老师一边在教室“巡视”,一边耐心教导,他时不时对我们说,哪个同学还有没清楚的地方,可以再跟我说,一定不要不懂装懂。吴老师耐心仔细的一个个的指导点评!

课堂在大家的挥墨中结束,是短短的一节课,但我们学到了许多,丰富了我们自身的涵养—放慢我们的脚步,让灵魂跟上!

《淮师听课记》往集回顾:

【淮师听课记】第3季《技艺》第2集:魔术

【淮师听课记】第3季《技艺》第1集:那些板书

【淮师听课记】第2季《传奇》第4集:意犹未尽

【淮师听课记】第2季《传奇》第3集:不开小差

【淮师听课记】第2季《传奇》第2集:屏住呼吸

【淮师听课记】第2季《传奇》第1集:文学之美

【淮师听课记{第1季第4集}】智者的模样

【淮师听课记{第1季第3集}】帅气的模样

【淮师听课记{第1季第2集}】妈妈的模样

【淮师听课记{第1季第1集}】教授的模样

欢迎各单位、各二级学院通讯社、记者团、学生社团集体参加本次【淮师听课记】融媒体新闻互动体验活动,联系电话:第一季《模样》责编:柏老师,051783525819;第二季《传奇》责编:韩老师,051783525057;第三季《技艺》责编:王老师,051783525057;第四季《致敬》责编:戴老师,051783525819。

更多课堂日记,请查看淮师新闻网《课堂速写》栏目http://news.hytc.edu.cn/jxky/ktsx/

《淮师听课记》为淮师新闻网、淮师校报、淮师电台、淮师微博、淮师微信等联合推出的大型融媒体报道活动,主要内容为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课堂日记。通过对淮阴师范学院课堂的多个侧面的报道,来展现淮阴师范学院教授风采、学生风貌、课堂生态等校园文化。

《淮师听课记》制作精良,借鉴《舌尖上的中国》、《唐顿庄园》等呈现方式,坚持每周一集,一集四篇,四集一季,目前已推出第一季《模样》、第二季《传奇》,第三季《技艺》。2014年10月第一季在淮师新闻网首次刊出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江苏省教育厅官方微博“江苏教育发布”、《光明日报》、《淮安日报》、《淮海商报》等媒体第一时间予以报道推介。

《淮师听课记》发源于2011年4月开始的“百名记者走基层”大型采访报道活动之《精彩课堂》。《淮师听课记》也是国内第一次使用融媒体互动体验式报道形式的大型纪实类校园新闻报道。报道动用了指导老师8人,淮通社10个分社、二级学院18个记者团,周恩来研究会学生分会等学生社团主动报名集体参加,参与新闻报道写作学生数百人,报道组听了全校课堂千余次。

周一早八点,课堂有惊喜!《淮师听课记》与您相约!

(作者:宗明明 吴晨 张琳 邓鸿娟 审核:朱延华)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王新鑫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王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