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综合新闻 >> 正文
【淮师听课记】第3季《技艺》第1集:那些板书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5年01月05日 08:00   点击数:

《淮师听课记》第三季《技艺》华丽来袭。亲其师,信其道。淮阴师范学院的老师们个个身怀绝技,工整美观的板书,灵动优雅的舞姿,遒劲有力的书法,传神精致的陶艺,刻度精准的生物解剖……老师们以精湛的技艺带给课堂更多精彩,也因为老师的独门绝技,同学们更加喜爱这些课堂。本季将带着您去探访淮师课堂里老师们的技艺。

集看点老师对学生的爱各有不同,单淮和史红波老师是把对学生的爱密密麻麻写在了黑板上……

《淮师听课记》往集回顾:

【淮师听课记】第2季《传奇》第4集:意犹未尽

【淮师听课记】第2季《传奇》第3集:不开小差

【淮师听课记】第2季《传奇》第2集:屏住呼吸

【淮师听课记】第2季《传奇》第1集:文学之美

【淮师听课记{第1季第4集}】智者的模样

【淮师听课记{第1季第3集}】帅气的模样

【淮师听课记{第1季第2集}】妈妈的模样

【淮师听课记{第1季第1集}】教授的模样

单淮老师的课堂:粉笔生涯讲台春秋

听课学生:政管学院1202班张昕芸

时间:2014年10月27号

天气:多云

地点:教A3—101

课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

教师:单淮

灰蒙蒙的天气,冷风放肆地侵扰着空腹。大三以来,每个周一的早晨,我一分钟也不舍得迟到,因为单淮老师的课堂丰富到让人思想能开出花来。

图为单淮老师学生的课堂笔记。 记者柏华

“毛泽东思想”几个大字遒劲有力,当同学们还没有准备就绪的时候,单淮老师已经一如既往的写好工工整整的板书。“今天我们要梳理的是一系列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知识点,考研的同学尤其要好好听,掌握这些对你们的专业课都非常有帮助。”开篇简洁明了,我们都知道一场文化盛宴即将开始了。

第一点,第二点……每一条重要的知识点,单老师都会记录在黑板上。总记得,第一节课的时候,他就告诉我们:“将来你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会走向课堂,成为一名中学老师,课要上的好,板书更要写得好。”板书详细而且工整,是单淮老师课堂的一大特色,只要能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他都会记下来,因为就像总是调侃自己的那样:“我一讲故事就会太精彩,你们听得入了神万一落下了笔记,这样就可以看着我的板书去回忆回忆。”正因为总是勤勤恳恳,面面俱到,四块黑板不一会就会被写满,有时候甚至一节课四块黑板不够用。

单淮老师的板书详细工整,可是你稍不留神就会不明所以,因为黑板上会经常出现一些奇怪的,孤零零的词语,比如“姑娘”、“庶民”,后来才慢慢适应,原来他说到这儿了:我们常会听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关于历史总是会有很多种说法,单淮老师说历史,传递出的感受是分享与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究竟是什么?历史上有多种说法。课堂上,单老师列出三点让我们思考,第一种说法是,1917年11月7日(俄历十月),苏联爆发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毛主席当年提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第二种说法是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两篇文章《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对于第二种说法,单教授认为并不准确,李大钊同志发表的两篇文章是他对马克思主义一个了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是中国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就引出了第三种说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这些知识本可能是枯燥乏味,不愿触碰的,但是单淮老师引经据典,环环紧扣,细致的板书好似一条铺就的知识的轨迹,让人觉得,后面的还有一个又一个神秘仙境,还想再走一步,再走一步。

大学的课堂精彩会有两种,专业知识精致动人或是如同鲜香的大锅荟萃。单淮老师的课堂两者兼具,无比过瘾。在课堂上,单老师总是格外照顾我们这群挣扎在人生关口,迷茫难前的大三学子们,知识点的梳理,时事政策的介绍都会和考研、考公务员,考教师编制进行结合分析,同时又不忘对我们人生价值观进行塑造。当然,这些分析,数据都会一一在单老师的板书中呈现出来。世界上对于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评价细分一共有54个标准,我们目前的考核机制即便再精致也只能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24%进行测试。“希望各位身为师范生的你们,以后走上教师这个岗位,大家不要以考试成绩等等对一个孩子进行主观评价。”一边写下“54”、“24%”,单淮教授一边这样告诉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也应该去学习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包容与爱。这里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单淮教授的课堂总是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数字课堂,GDP总量,历史事件的时间,国际贸易等等黑板上一个一个,甚至精确到小数点之后的数字他都能记录的一个不差,这总是让我叹为观止,瞬间能脑补出一个小台灯下老学究的形象来。

数日不露面的男同学都能聚精会神的照着单老师的板书记着笔记,全班上下目不转睛,这就是单淮教授的课堂,我很庆幸大学里遇到这样一位有意思的教授。

单淮老师的课堂:独具魅力的百家讲坛

听课学生:物电学院1409王乙雯

时间:2014年11月14日

天气:晴

地点:教A-103

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老师:单淮

早早的到达教室,选择在了第三排这样的黄金地带,满怀期待今天上午的两节中国近现代史课,这可是单淮老师的课,怎能迟到?在淮师,你要是不知道单淮老师的大名,你可就OUT了,打开百度词条。你会找到一系列单老师的学术研究,而单老师的课,更是以风趣幽默、博学丰富、融会贯通,令人怦然心动。

图为单淮老师。 记者葛瀚翔

单老师的课堂总是融会贯通,旁征博引,分析的鞭辟入里,令人醍醐灌顶。“好,我们接着上节课来讲一下近代中国衰败的原因,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李约瑟,李约瑟去世的那一天,联合国安理会执行主席立即决定,联合国所有会员国降半旗为他致哀,为一个自然科学家降半旗,这在当时绝无仅有的事情。为什么呢,李约瑟怎么会从一个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变成一位中国政治研究者呢,这还要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说起……”我们目不转睛的望着单老师,仿佛已跟随他来到了风雨变换的上世纪,看着那些因为时局变幻而被改变的或辉煌或多舛的人生境遇。李约瑟与他的助手不明白为何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会如此不堪一击,他们追随心中所想,毅然放弃了自己在国外拥有的地位,来到中国,选择了全然陌生的领域进行研究,期间经历了各种艰苦,用了五十年的时间,写下《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三大卷,后四卷的书稿,直至临死前,他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没有一个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呢?”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给予了高度重视,最终得出原因有五点,1.政府、国家、民族创新严重缺失2.皇权专制3.重农抑商4.闭关自守5.教育功能严重缺失……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变。我认为这句话的正确性在于,以史为鉴,现在中国的崛起,是无数像李约瑟一样的学者,忍受孤独与寂寞,用自己的一生做铺垫得来的,我们要感谢他们的大爱与智慧,让中国能够如此迅速的发展。

单老师的课堂,让人难以走神,你会沉浸在那些遥远岁月的故事里,无法自拔。“说到中国近代史上的标志性,最具争议性的人物,非李鸿章莫属,许多人说李鸿章是卖国贼,如何立体的了解这个人,那还得从李鸿章的祖宗九代开始说起……”全班哄堂大笑“李文安是李鸿章的父亲,1838年,李文安考进了进士,留在京城做官,这李家的坟头可以算是冒青烟了,李文安有六个儿子,个个非官即富,最出名的儿子是李鸿章,但是呢,这个李鸿章一直到21岁都没有结婚,你们要知道古代的平均结婚年龄是13岁,李鸿章可以算是当时的大龄剩男,在这个集最有才,最帅气于一身的李鸿章眼里,不考取进士,绝不谈感情的事。说来也巧,周文甫是安徽第一富商,有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儿周思怡,文采飞扬,比李鸿章还大一岁呢,一直未嫁,提亲的人已经踏破他们家的门槛,周思怡留下一句话,倾心鸿章良久,他们发生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好,我们下节课再讲……

单淮老师的课已经结束,我还沉浸在那段历史的故事里,忽然记起单淮老师在开学初对我们的期望,“学点知识,会点活法,懂点人生,会进图书馆,会记笔记,会思考问题。”我想,单老师留给我们的,并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思考,更是对我们人生的思考与反省。

史红波老师的课堂:得师如此学生何求

听课人:数科学院老师李剑

时间:2014年12月16日

天气:晴

地点:理工楼南207

课程:数学分析Ⅲ

老师:史红波

史红波老师是数科学院2013级3班的数学分析课老师,我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因此除了同事的关系外,格外多一份“志同道合”的感觉。红波兄是一位让我仰望的老师,班级的学生都非常喜欢他,想听他的课的念头已经产生了好久,借着《听课记》的东风,排除了所有的顾虑,今天,我终于勇敢地走进了他的课堂。

图为史红波老师的课堂。记者李剑

图为史红波老师的备课笔记。 记者李剑

史老师讲授《第一型曲面积分》。他写下概念,从生活中引出问题,得出定义,明确注意点,最后计算和应用。思路清晰,层层递进,一节课结束,似乎也让我这个数学门外汉窥探到一点点数分的奥秘。当然,并不是我真的听懂了什么,是史老师在课堂上挥洒自如的魔力吸引着我一步步地跟着他走。

“什么是曲面?”他向学生发出一问,一张纸在他左手上轻轻一弯,右手一指:“同学们,看见了吧,这就是曲面。”

“什么是默比乌斯带?”一张小纸条在他的手指上轻轻地转了一个圈,“这就是默比乌斯带,指得是单侧全面,大家能看的懂吧?”右手的粉笔头沿着纸转了一圈,比画出默比乌斯带,也拨开了学生们迷惑的眼神。化繁为简,史老师就是如此简单!

真不知道在他那智慧的脑袋里还藏着多少新奇的法子,是不是和他的胡子一样多啊。呵呵,我在偷偷地“开着小差”。

一节课下来,让我感到最晃眼的是黑板上满满的板书,不仅工整,而且手工作图,图文并茂,堪称一绝。“史老师,你这板书怎么练的?写的太漂亮了。”课下我想向他讨一点捷径。“一般般,多写就出来了。”谦谦君子之风,自叹不如。多写?现在还有多少青年教师可以在一节课上写满一黑板呢?

“教学是一门艺术”,正在红波兄的课堂上完美演绎着。“得师如此,学生何求”是1303班的一名学生在课堂日记上对他的赞誉,特借来用于本文。

史红波老师的课堂:"我们都是数学家啦"

听课学生:数科院1303班许瑶

时间:2014年10月

天气:晴

地点:理工南楼106

课程:数学分析3

老师:史红波

“好了,好了,我们开始上课了。”这时,原本吵吵闹闹的教室,刚刚坐定下来的我们都很给力,几秒就鸦雀无声。史红波老师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我,他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老师。

图为史红波老师的课堂。记者 李剑

图为史红波老师和学生们合影。记者 李剑

你们知道贝努利家族嘛?你们知道牛顿、莱布尼兹嘛?你们知道维拉斯特拉斯嘛?……哈哈,我居然记得这么多数学家,史老师不仅仅讲着数学分析,他还喜欢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大家都是觉得,啊,数学真可怕,数学好难,数学不会,唉,数学又要挂科了,都对数学产生了畏惧心理,对数学一点兴趣都没有,当成是一种负担。是的,有时候,数学是枯燥无味,又难以解决的,但是,通过一种指引性、带领性的教学,能让我们不在逃避数学。

“好了,我们找两个同学上来做一下题目。”他望着我们笑到。呀!这便是随时丢下的一枚炸弹,让我们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喉咙口,莎莎莎,就听到我们在下面翻书翻笔记的声音。某某某,你来做第一题,哦某某某,你来做第二题。这时,我们松了一口气,谁知道老师来句,下面同学不要光看着啊,也要动笔算算哦。时间过了一会儿,他来评价。他站在黑板的一侧,歪着头,似乎思考着什么,估计写的同学内纠结啊:怎么啦老师这表情,我是不是写错了……大家也在等着老师发话。他开口了,居然不是说的是题目做的正确与否,而是:“哎!你这字要好好练练了,下笔太轻了,你看这1应该这么写,fx写写好,以后都是要当老师的人,字要练练,没事就上来黑板画画,你们晚上不是还练粉笔字吗?练得要用心练啊,要有效果啊……”估计大家都呆了,是谁都没想到他居然思考了半天是考虑字写的怎么样,汗……但是不能否认,他的板书确实漂亮,是拿的出手的,工整有序,估计男老师里他板书屈指可数了!赞一个!上他的课,你不禁会觉得实在欣赏粉笔字一般了。他上课还有一个特点是喜欢冒英文,连续continous……

40分钟一节课,毕竟这门课是数学,还是有一些同学没有认真听讲,走神了,此时他便开始讲贝努力家族的数学历史,便又被他神不知鬼不觉的带到课堂上了。贝努力家族很厉害啊,你们学概率论了吧,他们就是靠这个出名的,还有,你们记得我讲过的图论吧?还有……‘’估计老师知道有些听乏了,讲点有趣的事给我们听。“叮叮叮叮”下课了,他看看自己的讲稿,感觉意犹未尽的样子。我们眼巴巴的看着他,他说,要不要下课呢,便转身擦黑板。我们大声说要。他来句:“这样就不连续喽!!把这题讲完哦,”于是,于是又忘了下课。哈哈。

史老师的课,不仅仅学到了专业知识,也有生活学习方面的经验,受益匪浅。我很喜欢。

《淮师听课记》网友短评:

城环学院毕业生余英杰:“毕业这么久,因为工作的原因依旧经常和各种大学打交道,越来越发现,所谓丰富校园文化,最关键的不是多少演出多少歌舞,真正核心的能起到导向作用的应该是课堂的文化,学习的文化,对于专业知识研究探索的文化。大学文化,是否过度的重视了课余文化,而忽略了“课”的文化?淮师的这项创举的确很棒。”

欢迎各单位、各二级学院通讯社、记者团、学生社团集体参加本次【淮师听课记】融媒体新闻互动体验活动,联系电话:第一季《模样》责编:柏老师,051783525819;第二季《传奇》责编:韩老师,051783525057;第三季《技艺》责编:王老师,051783525057;第四季《致敬》责编:戴老师,051783525819。

更多课堂日记,请查看淮师新闻网《课堂速写》栏目http://news.hytc.edu.cn/jxky/ktsx/

‍‍淮师听课记粉丝互动QQ群 284587643‍‍

《淮师听课记》为淮师新闻网、淮师校报、淮师电台、淮师微博、淮师微信等联合推出的大型融媒体报道活动,主要内容为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课堂日记。通过对淮阴师范学院课堂的多个侧面的报道,来展现淮阴师范学院教授风采、学生风貌、课堂生态等校园文化。

《淮师听课记》制作精良,每周一集,一集四篇,四集一季,第一季名为《模样》,第一季四集分别呈现了《教授的模样》、《妈妈的模样》、《帅气的模样》、《智者的模样》;第二季名为《传奇》,目前已推出第一集《文学之美》、第二集《屏住呼吸》、第三集《不开小差》、第四集《意犹未尽》。2014年10月第一季在淮师新闻网首次刊出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江苏省教育厅官方微博“江苏教育发布”、《淮安日报》、《淮海商报》等媒体第一时间予以报道推介。

《淮师听课记》发源于2011年4月开始的“百名记者走基层”大型采访报道活动之《精彩课堂》。《淮师听课记》也是国内第一次使用融媒体互动体验式报道形式的大型纪实类校园新闻报道。报道动用了指导老师8人,淮通社10个分社、二级学院18个记者团,周恩来研究会学生分会等学生社团主动报名集体参加,参与新闻报道写作学生数百人,报道组听了全校课堂千余次。

互动贴吧:http://tieba.baidu.com/f?kw=%E6%B7%AE%E5%B8%88%E5%90%AC%E8%AF%BE%E8%AE%B0&ie=utf-8

周一早八点,课堂有惊喜!《淮师听课记》与您相约!

(作者:张昕芸 王乙雯 李剑 许瑶 第三季责编:王新鑫 审核:朱延华)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王新鑫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王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