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综合新闻 >> 正文
【精彩2014-11】城环学院2014年十大新闻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5年01月08日 15:18   点击数:

淮师新闻网1月8日电(记者董旭冉)“城”往梦想,“环”抱希望。2014年,城环学院以聚焦教学、提升学科、整体推进、改革引领为指导方针,以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重点,以转型发展、特色发展为主线,以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建设为抓手,抢抓机遇,奋发进取,继续在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学科科研、服务地方等方面提质提速、上台阶、上水平,日益成为学校发展中学院梯队中的“优质潜力股”。

一、立体构建、上下衔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按照“整合资源条件,做强优势专业;看准紧缺急需,培养新兴专业;紧跟行业发展,改造传统专业”的总体思路,正逐步形成立体构建、上下衔接、特色鲜明的专业学科群体系。地理科学(师范)专业2010年以“良好成绩”顺利通过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验收;地理科学类专业2012年被遴选为“十二五”江苏省高校重点专业;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2013年通过教育部新增专业审核;拟设工程造价专业2014年顺利通过学校评审并报教育部待批。2014年,地理科学类省重点专业以良好成绩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和学校的中期验收。10月15日,为促进专业内涵建设,逐步建立院内专业交流、评估机制,学院举办专业建设交流会。此举不仅加强了学院各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更为专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多元化、博士化、应用型、国际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来抓,按“以人为本、优化结构、培育团队、成就名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以“多元化、博士化、应用型、国际化”为导向,着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师资队伍。2014年,学院新引进博士2人、具有行业背景的高级工程师1人、紧缺专业硕士2人;新增教授1人,副教授2人,考取博士2人;4位教师顺利通过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至此,已有22人次具有国家执业资格证书或行业高级职称,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2014年,学院封海洋参加国家住建部来淮调研座谈会并作专题报告,王细元获全国高校GIS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淮师城环学院朱瑜馨获江苏省青年地理科技奖,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三、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学术交流

学院积极邀请、聘请10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业界精英来院讲学、兼课、兼职,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地理学年会、江苏省地理学年会、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年会等,开展第二届教授博士论坛,加强对学院青年教师的指导,拓宽师生学术视野,强化校地、校校、校所合作与交流。2014年,中科院博导方创琳研究员受聘淮师兼职教授并作专题报告,南师大吴启焰教授、南京大学甄峰教授、开明中学校长朱留明等都陆续来院作专题报告。

四、突出重点、保高保优:科研工作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按照“整体策划、突出重点、保高保优、完善制度”的思路,以高级别项目论证与申报、与服务地方等工作为重点,促进科研水平、层次的全面提高。叶正伟、朱瑜馨老师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立项资助,曹蕾、张春梅、张飞老师分别获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立项资助,毛广雄、曹蕾等老师获得淮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资助;权威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在《地理学报》等权威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近10篇;尚正永教授的论文在江苏省社科联组织的苏北片社科大会中荣获三等奖。

五、纵向整合、横向联合、注重协同:服务地方能力不断增强

学院立足“地理学与区域发展”校级特色学科,努力发挥专业综合优势,积极参与江苏省区域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依托淮安市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淮安市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发展研究院、淮安房地产研究院等研究平台,汇聚人才资源,促进产学研互动互长。2014年,淮安房地产研究院在淮阴师范学院揭牌成立,淮师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获立项建设

六、监控-反馈-改进:努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学院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中心,以质量监测过程为重点,以质量改进为目标,强化质量信息反馈机制,逐渐形成了“监控-反馈-改进” 教学质量环路运行体系。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研讨,取长补短,共同发展。2014年,学院邀请校教学视导组专家王家云、王玉华两位教授与城环学院青年教师亲切座谈,面对面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此外,学院还举办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地理信息科学系教学沙龙活动。

七、四位一体:学生发展效果持续改善

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努力将“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理念落到实处,以不断加强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善教”和服务能力为基础,以良好的学风“勤学”为支柱,以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苦练”为保障,以系统化的技能、创新和竞赛平台为依托,着力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正稳步提高。2014年,学院27名同学达2014考研国家线;仇逸清、魏娟、杜威、董卫卫四位同学组成的一组参赛团队,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指导老师朱瑜馨、王月香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吴迪、孙秋月、唐佳丽等学生组成的代表队在第七届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造价软件算量大赛中荣获钢筋算量单项一等奖、土建算量二等奖、安装及BIM 5D算量三等奖的优异成绩,董留群老师获得精英指导老师称号。陶晨、包晨阳、秦心怡、赵佳枫、周敏、陈梦竹等同学在校级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八、深化、发展:草莓训练营再获殊荣

近年来,在“坚持的力量”引导下,学院形成了以“草莓训练营”为特色的第二课堂支撑体系。该训练营特色在于“强先进、推后进,抓中间”的同时,重点关注了学生中间群体的自我发现及其“四会”能力培养。2012年,这一模式被教育部评选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2014年,这一模式再度获奖。在省高校教育管理创新奖和优秀论文奖评比中,王涛《试论以周恩来精神培育当代大学生》获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草莓”训练营——专注中间学生群体的教育探索与实验》获教育管理“创新奖”评比二等奖。

九、旗帜之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习近平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要强化思想引领工作。2014年,学院积极打造“旗帜之风 扬红润绿”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为思想引领营造文化氛围。开展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符合青年特点、体现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起到了传承经典、引领青年思想的作用。学院邀请了淮安周恩来研究会秘书长徐忠、老年大学老校长赵千里、京剧大师宋长荣、江苏最美警察彭兰、传奇志愿者金驹、中国好人杨玉琴、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何衡昆、老战士包一高、当代军人于录与城环学子共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凝爱城环,情暖淮安:学生活动系列化、品牌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第二课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学院正通过学生社团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学术讲座、各类竞赛等多种第二课堂途径,为提升学生技能创造有利条件。2014年,学院积极打造“凝爱城环,情暖淮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绿色出行 绿色生活 构建生态淮安”、“城环学院师生自费种树为淮师添绿”、“关爱来自星星的孩子”、“大学生志愿者助力省运会”、“世界清洁地球日:淮师城环学子从自己做起”、“淮师城环大学生穿越时空话勤俭”等活动得到了江苏电视台、淮安电视台、中国新闻网、江苏教育新闻网等众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2014年,学院学生工作的外宣报道江苏电视台有6篇、淮安电视台16篇、淮安日报3篇、淮海晚报17篇、其他校外媒体有80篇。

(作者:董旭冉 审核:毛广雄 编校:柏华)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董旭冉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董旭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