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12月17日电(记者罗晶)“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与海角,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而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似乎已经成了当前大学课堂的真实写照:无论讲台上的老师讲得如何精彩,总是竞争不过手机屏幕的吸引力,这似乎已经成了当前大学课堂的真实写照。“防上课溜号,大学挂起‘课堂手机袋’”、“手机上网盛行挑战大学课堂”等新闻屡屡见诸报端,无奈之余,更多的是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担忧。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和手机软件的挑战,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党总支以学生党课为试点,创新教学模式,为校园“低头族”开设了别开生面的“微党课”。
微平台:上演大精彩
与传统的大教室授课模式不同,“微党课”的“微”首先体现在参与人数上。学院党总支根据党校学生人数,安排10名党员教师,分别联系10名左右学生(包括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子),组成学习小组。参加学习小组的成员,首先扫一扫二维码,关注“共产党员”微信公众账号,然后创建党员师生“微信群”。每个学员从微信平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事先学习并做好发言准备。在小组学习的党课上,学生结合之前对该话题的学习和理解,畅所欲言,谈学习内容、谈学习体会,一改往日老师唱独角戏的传统教学模式,小组成员在线讨论社会热点话题,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微距离:沟通更贴心
来自12级1班的周心瑶同学,是“微党课”小组的联络人之一。该小组成员包括学院党总支负责人,以及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10名同学。在第一次见面时,大家互相还不是很了解,对老师甚至还有些犯怵。但是当老师拿出手机,让大家扫一扫自己的微信“二维码”时,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同学们禁不住赞叹:“老师,您太fashion了!”热情活泼的心瑶同学,当即邀请小组成员加入“群聊”。大家还为小组起了个洋气的名字——“追梦之旅”。
“追梦之旅”小组的第一次课程,恰逢APEC峰会在北京召开,“共产党员”公众账号推出了一系列背景知识介绍和时事新闻报道,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在杨书记的引导下,13级1班陈鹏同学提出了自己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解;12级1班张凯琳同学则以峰会期间领导人合影的服装为切入点,谈论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礼仪的赞美与热爱。老师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发言内容,并鼓励大家:“在‘微党课’上,人人都是可以是老师,人人也都是学生。”这种平等、融洽的氛围,让同学们觉得贴心又温暖。用心瑶同学的话:“以前看到老师都不太敢说话,现在觉得特亲切,大家相处得就像一家人。”
微互动:传播正能量
微小的力量凝聚起来,也能创造巨大的能量。美术学院目前有10个“微党课”小组,成员包括学院党政领导、学生工作党支部党员教师、非毕业班学生党员、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共计111人,分散在全院非毕业班的各个班级、各个宿舍、各个学生党支部。同学们不仅在自己的“微群”中踊跃发言,还将党课主题和感兴趣的信息链接分享到“朋友圈”,引得非党员同学们纷纷围观和点赞。
每次“微党课”结束后,各小组都会安排一名成员细致地整理出讨论的主题、小组成员的主要发言内容、学习心得体会等,并以通讯稿的形式发布在美术学院主页“党团建设”栏目中,分享给全院所有师生,传播着积极阳光的青春正能量。
美术学院党总支负责人表示,“微党课”是美术学院党总支在党课教育模式上的一种创新和探索,目的是让受教育的学生既是教育对象也是教育主体,让他们有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有自己表达想法的机会,让他们的思想得到真正的流露,让他们在交流中形成正能量。同时让教师党员由灌输者转变为平等的参与者,更多地发挥引导者和领路人的作用。最终让“微党课”有活力、有效率、有生命。
(作者:罗晶 审核:杨四海 编校:柏华)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柏华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