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综合新闻 >> 正文
【淮师听课记】第2季《传奇》第4集:意犹未尽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4年12月22日 08:00   点击数:

本集看点:入神之时,铃声似乎也销声匿迹了;大家都感受到了头脑风暴所带来的满满能量;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轻触水墨邈影,邂逅一段宁静时光;“叮呤呤”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淮师听课记》往集回顾:

【淮师听课记】第2季《传奇》第3集:不开小差

【淮师听课记】第2季《传奇》第2集:屏住呼吸

【淮师听课记】第2季《传奇》第1集:文学之美

【淮师听课记{第1季第4集}】智者的模样

【淮师听课记{第1季第3集}】帅气的模样

【淮师听课记{第1季第2集}】妈妈的模样

【淮师听课记{第1季第1集}】教授的模样

奚刘琴老师的课堂:沉郁的情感,热忱的心

听课学生:政管学院1301 徐艳兰

时间:2014年12月11日

天气:晴

地点:教A1-107

课程: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研究

老师:奚刘琴

凛冽的寒风吹动我的发梢,促使我加快脚步前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研究》的课堂,边走边寻思着奚老师这个乐天派会在课堂中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满怀的期待渐渐幻化成股股热气从心中升腾开来,似乎也给这个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一丝温暖。

图为奚刘琴老师的课堂。葛瀚翔

我去的很早,可当我到教室时,里面却已经有了好几个学生。大家相视一笑,简单打了个招呼。不一会儿,奚老师也来了,离上课还有一段时间,她便和我们聊起了她的从教经历,当做暖场。

“其实,我不仅教这门课,还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奚老师说,“我知道大家对这门课程有着畏难的情绪。但是,大家要知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希腊神话、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等都可以追溯到它的影子。”站在大历史的角度看,确是如此。奚老师用她的理性分析,努力为学生构筑一个多角度的人文空间。大家很容易接受了她的观点。

课前暖场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入神之时,铃声似乎也销声匿迹了,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过渡到了上课阶段。“改革开放以来,致富成为了所有人的最大愿望。但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我们对精神家园的关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却相对滞后。总有人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过时了,可事实上没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让我们倒卖地沟油,做这些黑心生意吗?‘父母,唯其疾之忧’是让我们的亲人成为空巢老人,无人问津吗?‘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是让我们随意挥霍钱财,崇尚拜金吗?”奚老师忽然严肃起来,以沉郁的情感带给我们无尽的思考。

课后,奚老师继续说:“我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是给孩子们多开些人文素养类的讲座,和你们聊聊国学,讲讲儒释道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文化的价值在于使自己的智慧丰满起来,在于给这个时代纠偏,在于给当下的道德困境找到解决之道。”讲到兴起之时,她还拿出了“镇山法宝”——系列文化讲座专题。相忘于江湖——老庄的智慧、悲怆的狂狷——体悟魏晋风度、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禅宗教义略论,光看几个专题名称,就觉得奚老师用心极深。又看到她随手打开的ppt,制作之精美,层次之清晰,逻辑之连贯。“如果同学们因为听了我的课,愿意去看相关的书,去关注我们自己的文化,我觉得这就很好了,我是真的希望孩子们可以多有一些人文素养知识的灌溉。”奚老师兴奋的像个孩子。字字句句,仿佛可以看到她热忱的心在跳动。

当下的中国可能的确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人会像怨妇似的怨天尤人,有人会像愤青般的愤懑不平,有人会出口闭口美国怎么样,英国怎么样。但在奚老师的课堂上,你看不到、听不到这些。因为真正的大学课堂,抵制声嘶力竭的呐喊,拒绝崇洋媚外的说辞,它只需要对国家的一种理性的思考,一份沉郁的情感。爱之深,忧之切,而在这背后更是一颗热忱的心,一项身体力行、义无反顾的行动。

胡叶子老师的课堂:掀起你的头脑风暴

听课学生:传媒学院1301 顾敏

时间:2012年11月26日

天气:多云

地点:教B3-406

课程:公共关系

老师:胡叶子

“请你用一句话评价一下胡叶子老师的上课风格好吗?”“嗯,现代化,时尚化。”一起上课的谢佳莹同学简单明了的给出了她的答案。ppt中不时出现的纯英文页面,真实的公关策划案例,英文无字幕视频,脱离书本的实用知识……

图为胡叶子老师的课堂。葛瀚翔

现代、时尚,就是胡叶子老师的课堂特色,这不,这堂课她又带领我们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在这场风暴中,可以毫无顾忌,有想法,就要大声说出来,不用受任何条条框框限制,放松思想,让思维自由驰骋。

全班分为五个组,各选择一个江苏省本土品牌为其进行公关策划,集合小组智慧,大家一起讨论。讨论中既不能肯定某个设想,也不能否定某个设想,也不能对某个设想发表评论性的意见,让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并将所有想法都记录下来。

胡叶子老师和她的学生们。(来自叶子姐姐的微博)

简单粗暴法,是胡叶子老师教我们的第一个方法,正如它的名字,真的是简单粗暴啊。胡叶子老师说,在没有想法遇到瓶颈的时候,就需要一些外界的刺激,把大家关到一个房间里,每人只有写到一百个点子才能出来,这样大家就会很快都能想出来。因为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它能带给你什么样的惊喜。“下面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每组想出五个点子。”老师一声令下,各组都开始热烈讨论,商演、赞助、慈善等想法层出不穷,五分钟后每组都超额完成任务。

第一次的尝试让大家都感受到了头脑风暴所带来的满满能量,点子就这样一个一个蹦了出来。可是第二个梳理媒体法就让我们组犯了难,翻开新闻一看,不是国家大事就是各种娱乐社会新闻,怎么才能和我们的产品联系起来呢?“你们做的是化妆品牌,看这条关于彭丽媛的新闻,由于她现在的衣服什么的都是国产,是不是就可以想想能不能请彭丽媛使用你们的产品,这样一个点子不就出来了吗?要敢于联想,将思维发散开来。”有了老师的指引,我们的思维也更加活跃,看到星座就想到可以生产星座系列化妆品,看到慈善就想到可以做慈善事业提高企业形象……思维一旦打开,点子就源源不断的冒出。

同一个事物,同一个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让思维突破局限向外延伸。装上联想的翅膀多飞一会儿,这是头脑风暴带给我们的快乐,更是这堂课带给我们的收获。

翟明帅老师的课堂:轻触水墨邈影

听课学生:传媒学院1301 张洁

时间:2014年10月23日

天气:晴

地点:教B2-305

课程:中外美术鉴赏

老师:翟明帅

忙碌多了的日子,总想找一处的地方,体味一段轻轻浅浅的时光。误打误撞来到翟明帅老师的课堂,竟如同武陵人般邂逅了一片桃花源,一堂意味盎然的美术鉴赏,如潺潺流水,如日光茫茫。伴以文人生平逸事品墨妙,在泼墨染翰的作品前竟也让我这个碌碌的俗人心灵得以安定。

图为翟明帅老师在写生。衡文韬

这课的主人翟明帅是个清清瘦瘦的青年,深色的西服外套加一件素色的衬衫,透明的框架眼镜,浓浓的文人气质,总让人恍惚在其身上看到衣袂飘飘的书生形象。翟明帅赋有很多古代文人的品质,比如严谨,每堂课他总会早到四十分钟或更甚,这一点总会让我联想到古人闻鸡起舞的典故;比如认真,虽然熟知每一幅名作的故事与寓意,但他每堂课都会准备一叠纸质材料。这种在80后身上少有气质,让他显得沉静,但又不陈旧迂腐。

美术鉴赏到底是阳春白雪的艺术门类,难免会曲高和寡,我们座下芸芸少不得是一知半解之悟,这位青年画家在怎样让我们理解得了的问题上别出心裁,跳出纯粹的理论欣赏,让美术欣赏变得浅显易懂。

提及齐白石、潘天寿等名家“笔墨随当代”的绘画特征,他不仅展示给我们这些名家的作品,更配以名家“小八卦”,说到多子多孙、长命百岁的白石老人,翟明帅一本正经地介绍说:“给我一个学期讲白石老人都不算多,不仅是因为他这一生的经历、成就颇多,就连他的名号都有二三十个。”此话一出自然博得在座会心一笑。他给我们讲白石老人因为迷信而“跳过”两年,年龄凭空大出两岁的故事,让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可爱老头的形象;讲白石老人从木匠到大师的人生经历,让我们看到一个刻苦临摹《芥子园画谱》的小木匠形象。

“比起经历过专业美术学习的同学,你们对美术的见解不受书上框架的影响,你们的想法就是美术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欣赏李可染的《漓江风光图》,他问我们这幅画与古代水墨画的最大区别,静默片刻后,座下一个女声迟疑的答道:“有明暗面?”翟明帅带着微笑,眼里却满是惊喜,给我们解释这种明暗面的出现,就是把西方元素融入中国符号。翟明帅不讲理论,不讲定义,他重视的是我们对美感的见解,更多的情况下,他在引导思想,而不是指挥思想。

翟明帅课堂上风度翩翩,言语温润,但对艺术却是吹毛求疵。课上用PPT欣赏名作时,他总是对照片质量表示不满,“当你看到原作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些作品的细节是感人的,会被一幅作品打动,而印刷品永远无法将画作细致入微,很多光影、细节都无从谈起,丧失了很多味道。”纵使这话是他娓娓道来的也透出几分不满,课间他会拿出手机,给我们看他收藏的画作高清图片,细微至蝉翼、花蕊,浅浅的感慨两声。倒不侃侃而谈,不发表长篇大论,只是将自己所欣赏的地方与我们分享,留给我们自己评价,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轻触水墨邈影,邂逅一段宁静时光。

杨春洪老师的课堂:和煦的暖风透过那冬日

听课学生:经管学院1401 王东艳

时间:2014年12月10号

天气:晴

地点:综南309

课程:政治经济学

老师:杨春洪

推门而入,那弯弯的眼睛、嘴角止不住的笑意的杨老师,令哄闹的教室立刻安静了下来。他没有伟岸的身材,没有严厉的表情,但那有如长者般的和蔼却抚平了我们那颗年轻而躁动的心!

图为杨春洪老师的课堂。衡文韬

这已经是开学以来的第十五次课了,“同学们,我要提问上节课所学的知识!”随之而来的是此起彼伏的翻书声,这是上课之前必有的小插曲。“部门劳动时间减少,那么这商品的价格将会怎样变化?某企业率先提高生产率,那么这商品价格又如何变化?”然后便笑眯眯拿起点名册来叫两名同学回答问题,出乎意料的是她们却对这个问题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这时杨老师的笑意却更浓了,同学们看到这个情况便纷纷加入讨论,班级的气氛立刻达到了高潮!就在这难舍难分的情况下,杨老师便当起了裁判,但并不是一锤定音,而是循循善诱细心讲解,最后由同学们得出结论。在这一章节中,同学们总是搞混部门和企业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老师便举例说明。不时的幽默比喻逗的同学们哈哈大笑,在杨老师这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同学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增进了感情!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比较有争议性的学科,有的问题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他却不回避这样的问题,帮我们分析各家理论的优点与缺点。并引导我们用自己的思维来讨论问题,说出我们自己的看法。还不时的教导一下,“我们社会上缺乏的是创新人才并不是死读书的人,我们与清华北大的学子区别就在于此。”同学们听到都不由的点了点头。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总是被动的学习,被动的接受新知识新理论。从未思考过这些理论的存在的合理性,更从未质疑过。到了大学,对与我们有更高创新意识的要求,我们这种学习方式必须改变。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又翻过一章节,货币是这一章节的核心!货币是经过长期发展而成的,它起初的形式是金银后来由于金银的一些弊端而逐步替换成今天的货币。说着,就给我们看了些古代的钱币,我们同学们都瞪大了双眼,生怕错过一丝一毫。他时不时的解说令我们同学对钱币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其实,在高中时期我们已经学过货币,但他的讲述不但没有让我感到厌烦,反而让我更加的投入。我时不时的插嘴也会得到他的响应。当讲到通货膨胀时,他便举例道:民国时期人们用100块钱却买不到一粒大米,出门要带一大口袋的钞票。这时我的脑海中变闪现出那农民拖着钞票却换回一斤大米的滑稽模样!不由的笑出了声,老师似乎知道了什么也不由的笑了笑。

“叮呤呤”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第二季编后《淮师听课记》第2季第4集为《传奇篇》收官之作,至此,每个二级学院都有老师得以呈现。小编想说的是,编辑《淮师听课记》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好的老师、好的课堂、好的稿件太多,但版面有限,时间有限,无法把我们所有老师的课堂一一展现,取舍之间实在充满矛盾心理。第2季《传奇》结束了,《淮师听课记》没有结束,我们关注课堂教学,弘扬大学文化的任务没有结束,接下来《淮师听课记》第3季又将有哪些精彩呢?期待中……

第二季第三集反响:

南京工程学院张明同学:早就听在淮阴师范学院的朋友讲,在他们学校有一位汉语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心想有机会一定要去听一次她的课,稍微领略一下,可一直没有机会。今天看了关于江健老师的课堂的描写,发现江老师真的是一个严格的老师,谁说大学没有负责的老师?作为一个大学,就应该有这样的老师,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真心希望所有的大学老师都跟这位江老师一样。

南京工程学院周华杰同学:看了关于江健老师课堂的记录,发现江老师确实很严厉,对学生一丝不苟,老师对我们的良苦用心,我们作为学生心里都明白的。但是作为大学,上课跟中小学还是要有一些区别的,太过严厉有时会让学生压抑,效果就会适得其反了。

滨海中学杨光老师:其实,我们做老师的都知道,展露在我们身上的严厉更是一种对学生的关爱与尽责。希望更多的同学在我们的携手努力下成长得越老越好,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南京林业大学刘珊珊同学:虽然上课时候江老师很严厉,但我认为这样更能克制自己上课不开小差,思想能够高度集中,掌握课程的重点,提高学习效率。私下里,江老师还能够耐心解答我们的问题,像是一位慈母,为我们解决成长道路上的困难。可以这么说,江老师是一位尽心尽责的好老师。

淮阴师范学院外院周罡同学:看了同学们写的江健老师的课堂记录,我着实有点羡慕他们。大学课堂以自主学习为主,有的老师上课的时候都是走个过场或者照本宣科,有时候一节课下来,学了什么一点没有印象都没有。而江老师既有中学老师的严厉,可以督促我们学习,又寓教于乐,使得大学时间较长的课程变得不枯燥,充满乐趣。可以说是在“劳逸结合”中掌握了知识。

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陆云龙同学:看了关于《生活中的地质学》课程的课堂笔记。给人总的感觉就是:曹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从图片看来,老师和学生交流很自然,师生关系和谐,他的课堂很令人向往。曹老师讲课重点把握很好,而且利用自己的经历给学生介绍旅游攻略,让人感到课堂不是那么枯燥无味。

南京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陈平同学:在我理想的大学课堂上,给大家讲课的应该是一位思想潮流、乐于跟同学打成一片的老师。我所接触大学的教师并没有非常严格要求学生,读了这篇关于江老师的课堂描写,我才认识到,原来淮阴师范学院的老师这么优秀这么负责,打破了我对大学无严师的念想格局。对学生负责是必要的,希望未来我们高校的老师也能够做到这样。

南京工业大学周鑫悦同学:虽然我不喜欢学习语文之类的课程,但是看了课堂笔记之后想亲临江老师课堂感受上课的氛围。感受老师的敬业精神。在大学的课堂里,严师已经很少了,能碰到这样的老师也算是比较幸运的了

淮阴师范学院文院刘培同学:今天在淮师教务网上无意中看见一抹熟悉的身影,原来是我们的普通话老师--江健。读了她学生写的关于她上课的描述文章,不知觉得回到了我自己上课的场景。一丝不苟的上课状态,生动搞笑的言语,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每当有学生想要请假,她就会说想提高的学生我们欢迎。对于我们的疑惑,她也是很积极的给予解答。很高兴遇到这样的老师。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朱心洁同学:自从选择了法学,大学两年半便再也没有碰过数学了。看了程希旺老师的微积分课堂教学的描写,忽然就很想念那份数学思维旋转的紧张感。有时枯燥的数字着实会让人疲惫困倦,但我想若能感受一次程老师的课堂,我定会被他的寓教于乐所吸引,认真吸收他所教的内容。

淮阴师范学院政管高瑞同学:看完对江老师的描述,让我对她产生了一种想象,那是一个学生对“严师”的想象。大学的课堂,是丰富的课堂,是不一样的课堂。而江老师的课堂,也许会用严肃来形容,也许会用“让人胆怯”来形容,但我想,更多的是“亲切”,是课后对江老师的认同与赞许。“严师出高徒”,在一个有着浓厚学习气氛的教室里,我们甚至不想浪费一点时间,这就达到了效果。此外,从照片中又可以看出江老师的和蔼。如果有机会,好想去上一节江老师的课,感受一下别样的课堂。

欢迎各单位、各二级学院通讯社、记者团、学生社团集体参加本次【淮师听课记】融媒体新闻互动体验活动,联系电话:第一季:柏老师,051783525819;第二季:韩老师,051783525057;第三季:王老师,051783525057。

更多课堂日记,请查看淮师新闻网《课堂速写》栏目http://news.hytc.edu.cn/jxky/ktsx/

《淮师听课记》为淮师新闻网、淮师校报、淮师电台、淮师微博、淮师微信等联合推出的大型融媒体报道活动,主要内容为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课堂日记。通过对淮阴师范学院课堂的多个侧面的报道,来展现淮阴师范学院教授风采、学生风貌、课堂生态等校园文化。

《淮师听课记》制作精良,每周一集,一集四篇,四集一季,第一季名为《模样》,第一季四集分别呈现了《教授的模样》、《妈妈的模样》、《帅气的模样》、《智者的模样》;第二季名为《传奇》,目前已推出第一集《文学之美》、第二集《屏住呼吸》、第三集《不开小差》、第四集《意犹未尽》。2014年10月第一季在淮师新闻网首次刊出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江苏省教育厅官方微博“江苏教育发布”、《淮安日报》、《淮海商报》等媒体第一时间予以报道推介。

《淮师听课记》发源于2011年4月开始的“百名记者走基层”大型采访报道活动之《精彩课堂》。《淮师听课记》也是国内第一次使用融媒体互动体验式报道形式的大型纪实类校园新闻报道。报道动用了指导老师8人,淮通社10个分社、二级学院18个记者团,周恩来研究会学生分会等学生社团主动报名集体参加,参与新闻报道写作学生数百人,报道组听了全校课堂千余次。

周一早八点,课堂有惊喜!《淮师听课记》与您相约!

(作者:徐艳兰 张洁 顾敏 王东艳 责编:韩翔 审核:朱延华)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王新鑫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王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