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综合新闻 >> 正文
淮师10位教师荣获首届“高尚师德奖教金”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10:22   点击数: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江苏省教育基金会根据办会宗旨,助力学校师德建设,决定在淮师设立“高尚师德奖教金”,评选和奖励一批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教师。

经个人申报、单位推荐、部门审核、专家评选,并报校长办公会审定,孙智宏、李荣清、王新风、郭立强、焦亚东、赵海林、昌晓莉、史晖、徐海英、马娟共10 位老师为淮阴师范学院首届“高尚师德奖教金”获得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获奖老师们的风采吧!

数统学院 孙智宏

教育感言:教书育人乐奉献,学术研究勇向前。辛勤播种不言苦,桃李芬芳心里甜。

孙智宏,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孙智宏老师32年来在举行学术讲座、指导学生活动、关心学生成长、实施教学改革、刻苦钻研业务等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称号。

教学方面,孙老师始终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顾全大局,勇挑重担,院里许多高难度的课程他都勇于承担。他曾先后讲授20多门不同的数学课程,编写多门课程的独特教案,为学生举行各种主题讲座近百次,多次指导学生工作,贡献突出。他还为学生编写、整理、排版了一系列系统的文字材料,如《著名数学家简介》、《数学研究名言论》等。对少数特别优秀的本科生,孙老师经常进行个别辅导。他还倾心指导和培养了15名研究生,并主动关心、帮助和引导其他教师从事科研工作。

科研方面,孙老师一直胸怀大志、满怀热情、刻苦钻研,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在SCI杂志发表论文74篇,其中独立发表66篇,并且解决过三四次剩余理论中的著名难题。他先后四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其研究工作受到国内外多位同行专家的赞扬和引用。

他曾说:“党员教师的先进性就体现在思想先进、教学先进与科研先进。”孙老师也一直为此不懈努力着,在学术研究上勇向前,在教书育人上乐奉献!

化院 李荣清

教育感言:教师如夜之星子,凭借德行、知识之微芒慰藉学生彷徨心灵,驱策其寻光之方向。

李荣清,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潜心钻研,久久为功。”李荣清老师1989年8月从淮阴师院的前身淮阴师专首届化学本科班毕业留校工作至今,主要从事配位化学、超分子化学等研究,主持并完成了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工业)项目等科研项目,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淮安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淮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淮安市“十百千”人才培养计划第二层次培养人选、淮阴师范学院校级教学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个人、“我最喜爱的老师”等表彰或荣誉。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从教30多年来,李老师恪守教书育人初心,用心教书,用爱育人的职责。无德无爱无以为师!在学业上,他帮助学习上有困难或考研有需要的学生,为他们辅导补课、加油鼓劲。在生活中,他关心和帮助思想上、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学生,为他们排忧解难、指明人生的方向。他以父爱般的关怀和平等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在精神层面的成长,力求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人。

李老师凭借多年的努力,真正做到了像夜晚的星辰那样,用自己德行、知识之微芒慰藉着学生们迷茫的心灵,引导他们追寻光的方向!

生科院 王新风

教育感言:教师是科学思想的传播者,是科学方法论的践行者。

王新风,九三社员,淮阴师范学院教授(二级),硕士生导师,现任江苏省生物质能与酶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微生物学会理事,江苏省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理事,江苏省食用菌协会理事。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淮安市劳动模范,第二届感动淮安教育十大人物,江苏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最美江苏教育人提名奖,校级教学标兵。

王新风教授自任教以来,一直把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勇于担当作为教学目标。作为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负责人,他要求学生走进乡村,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他的多项研究成果在贫困地区得到推广,让多个贫困地区实现脱贫。“工厂化杏鲍菇废弃菌棒大棚仿生态栽培高产技术”获“互联网+全国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江苏省二等奖,“菌行健:菌菇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获挑战杯全国三等奖。

王新风教授总说,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是巨大的。王新风劳模工作室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视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为己任。成员所研发的“荷系列产品保鲜加工关键技术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成果,获2019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工作室被授予“示范性劳模创新创业工作室”称号。因服务地方成绩显著,王新风教授入选了江苏“40年40人”劳模事迹展,科技帮扶事迹也被多家权威媒体刊登报道。

教书育人,他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躬耕实践,他是农民的暖心教授。他把课堂搬到了田间大地,交出了完美的时代答卷,生动诠释了师者的风范。

计科学院 郭立强

教育感言:匠心立学,勤勉耕耘恒敬业;赤忱为师,立德树人育英才。

郭立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任教9年以来,他在教学和科研上勤勉耕耘,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教育研究成果。郭老师曾获淮阴师范学院第九届教学标兵,第十一届“我最喜爱的老师”,青年教师十佳教学能手等称号。

扎根教育,他争当教育知识的建构者。他先后参加各类教学比赛,荣获多个国家级、省市级、校级奖项。此外,他还主持了多项省部级、校级教改课题,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篇,主编教材2部,完成2门混合式在线课程建设,《电子技术基础(2)》获批江苏省首批一流线下本科课程。

务实严谨,他争当科研的创新者。他是Pattern Recognition等国际权威期刊审稿人,也是淮安市第二期“533英才工程”拔尖技术人才培养对象。他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级课题,近三年还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SCI二区论文2篇,EI论文4篇,获得淮安市第十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他研发设计了便携式数字电路硬件实验平台,授权自制教仪专利12项。

立德树人,他争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使教学和科研发挥各自优势,所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学做合一”,郭立强老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亦是如此。我们亦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郭立强老师会一如既往地坚持教改探索与科研创新,继续在三尺讲台上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文学院 焦亚东

教育感言:师德无小事,一言一行皆须谨慎。身教胜言传,为人为文都要端正。

焦亚东,文学院教授。焦亚东老师坚守在科研与教学工作的一线至今已有35年。他学术经历丰富,成果颇丰,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在权威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4部,获江苏省哲社优秀成果奖2项。

焦老师即使做过嗓子的手术,依旧站在教学的前线,坚持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他还会为自己上的专业选修课自编讲义。焦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学术修养,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耐心和无微不至的关心,使他在2012年学校第四届“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中,以高票当选,还成为2014年全校性学生评教活动“淮师听课记”评出的四位教授之一。对此,《中国教育报》、《淮安日报》及江苏教育厅官方微博等媒体都进行过报道。

在埋头教学的同时,焦老师还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省级、校级教改课题,他作为主要完成人的教改成果《高师中文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曾获江苏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此外,他还发表了多篇教改论文,参编的教材《文学欣赏导引》也入选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术业有专攻,学术田地应深耕。教学可相长,三尺讲台要站稳。师德无小事,一言一行须谨慎。身教胜言传,为人为文要端正。”焦老师始终以此自勉!

历史学院 赵海林

教育感言:坚持把读书、实践和思考三者统一起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创造。

赵海林,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教授。春风化雨,桃李芳泽。赵海林老师曾是江苏省志愿服务贡献奖获得者,淮安市533英才工程拔尖人才,淮安“最美教师”,淮阴师范学院教学标兵,青年骨干教师。

爱心助学,赵海林老师是拎着水果月饼,走进学生宿舍的师长,他无微不至的关爱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项目助学,赵海林老师帮助学生在勤工助学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学到本领、收获经验,真正做到授人以渔;捐资助学,赵海林老师一直致力于淮安市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2012年创办苏北首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淮安市清江浦区心苑社会工作服务社。他通过服务社在淮阴师范学院设立“心苑奖学金”,资助了许多品学兼优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赵海林老师还热心公益,在他的帮助下,馨诚社工服务中心顺利完成了省民政厅的项目,社会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日出日又落,一年又一年,赵海林老师用行动诠释了自己 “做有价值的人,过有意义的人生”的初心,而这句话也将永远留在赵海林老师的学生们和社会上接受过他帮助的每个人心中!

教科院 昌晓莉

教育感言:用心教、用心爱、用心做事、诚心待人。

昌晓莉,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昌晓莉老师数十年如一日,深耕于教育事业,在课上用热爱播撒智慧,用勤恳传递知识,用理念传递价值,在课下用“德行”树立榜样,用爱感染学生。

她从未离开过学生与讲台,即使受伤也坚持拄拐上课。她的工作量遥遥领先,其教学质量也深得学生喜爱和领导、同事的高度肯定。近五年,她完成了近40门课,3000课时,指导100名左右学生的论文和两次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重点课题,带着病痛为学生辅导技能大赛教师资格理论课。自从辅导开始以来,多名学生理论考试排名第一,获省技能大赛一等奖。

她政治立场坚定,以身作则,引领学生的人生发展,同时积极服务社会。她为校内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和中小学、为公安系统等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与培训。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她不顾伤痛和严峻的环境,毅然加入“支援武汉”的援助热线队伍、为四类人群提供热线心理急救,成功干预4名危机个案,其事迹被淮安发布、城市频道、新浪、我校及教科院官微等媒体广泛宣传与报道。目前,她还在教育部、江苏省大学生心理热线和苏心APP上为全国有心理咨询需求的人群提供帮助。

昌晓莉老师始终没有忘记一名党员和高校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她是一位值得信赖、受人敬重的优秀教师,更是一位心系社会,无私奉献的社会工作者!

传媒学院 史晖

教育感言:教师是摆渡人。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以成人之心、度人之行,成就自我、成全彼此。

史晖,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史晖同志在淮师从教32年,是一位政治立场坚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的老师。

他心系学院发展,殚精竭虑。史晖老师提出了“校内有特色、地方有影响、省内有地位”的办学愿景和“求真、向善、尚美、创新”的传媒精神,推动构建并实施了基于产出导向的“多维融通”课程体系、基于产教融合的“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基于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校内外双循环”机制。《“融、合、汇、创”: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和校教学成果特等奖;主持的广告学专业获批江苏省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他的带领下,传媒学院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师资队伍逐步增强、学科科研持续突破、专业建设不断强化、人才培养彰显特色、合作办学不断拓展。

他关心学院每位师生成长,有长者风范。史晖老师甘做人梯,主动为老师们学术进步提供外部支持,为教职工子女入学提供帮助,“传媒一家亲”活动已经形成品牌。他爱生如子,乐做“摆渡人”,QQ和微信朋友圈有200多个长期联系的学生好友;一直坚守课堂一线,担任学生导师,指导学生国家级大创项目3项、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10余项。

他胸怀坦荡,平易近人,真诚待人,是一位深受师生尊敬的传媒大家长。

城环学院 徐海英

教育感言:只有会发光的人,才有能力为学生照亮前行之路。

徐海英,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淮师民革支部主委。

学有所长,教有所能。她从最普通的起点出发,以勤奋为密钥,秉持永不言弃的信念。从教三十年来,徐海英老师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成就了平凡而卓越的教育人生。她成绩斐然,在教学和科研的领域上“双开花”。

徐老师在求学的道路上深自砥砺,笃定前行,不断突破专业成长的“高原期”。她在科研的道路上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在地理学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等重大项目。

徐老师在育人的道路上真挚为师,春泥护花,在汲取新知识的同时,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徐老师在课前认真备课,课中因材施教,课后耐心帮助,细致认真的她深受同学们的尊重与喜爱。她先后获得院级“教学标兵”称号、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和“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荣誉称号。徐老师同时承担江苏省和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评委和指导教师工作,她指导的学生在国家、长三角、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有20余人次,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多次获得校级和省级优秀毕业论文奖,她本人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不忘初心,心怀信仰。三十年如一日立身教坛,只为做一名会发光的师者。徐海英老师以实际行动践行“大先生”的情怀与担当。

美术学院 马娟

教育感言:用爱与希望震撼学生的心灵、点亮学生的自信,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育真谛。

马娟,美术学院学工办主任兼党务秘书,副教授。风雨润桃李,黑白画春秋。在多年的育人工作道路上,马娟老师一直孜孜以求、探索总结,在教学中创新打造“三原色”育人模式,用她自己手中神奇的画笔,调出青年学生“真善美”的多彩人生。马娟老师履历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她在一线从事学生思政工作13年,先后在2个不同学院、12个不同专业的本科生班级中做过辅导员,所指导的学生跨校区、跨专业、跨年级,涵盖80后、90后、00后三个不同年龄段学生1416名。

筑牢“红色”初心,涵养信念之真。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马老师始终保持如火一般的战斗激情。她建立品牌工作室党建育人、开展第二课堂立德树人、传承红色基因铸魂塑人,马老师在学生教育中扎实做好“穿针引线”工作,以青春为笔,以信仰为墨,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展现“金色”风采,追求至善人生。作为学子成长成才的导师,马娟老师通过导航工程、强基工程、暖心工程,积极引导学生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赋予自身青春以梦想、以奋斗、以奉献,在美好的金色年华中以实际行动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秉持“蓝色”情怀,实现美美与共。作为一名班主任,马娟老师坚持因材施教、实时预警,不漏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用爱温暖与学生共处的点点滴滴,努力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育真谛。


编辑:张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