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11月26日电(记者周洪波)为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11月23日,淮阴师范学院在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隆重召开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成立暨应用型专业建设研讨会。淮安市市委、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近40位领导专家应邀出席会议,校领导胡相峰、纪丽莲、顾建国、秦志林、施军等参加会议,副校长纪丽莲主持会议。
图为淮师召开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成立暨应用型专业建设研讨会。记者戴正东摄
在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校长胡相峰向来自淮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公室、发改委、经信委、农委、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司法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统计局、旅游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商务局、工商局等部门以及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通淮安市分公司、开元名都国际大酒店等企事业单位的近40名专家领导颁发了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聘书。
胡相峰致辞。他对各位专家应邀担任淮阴师范学院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表示感谢。胡相峰指出,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专业结构是否合理,专业建设的水平高低,关系到学校在新形势下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长期以来,淮阴师院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始终坚持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学校教学管理规范有序、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教学建设与保障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获得了学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同。今天的淮阴师院,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上,迫切需要加快从注重外延发展向注重内涵发展的转型,加快从传统师范办学模式向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综合大学办学模式的转型。学校成立由政府部门、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其目的就是加强校政、校企合作,让政府部门领导、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学校专业建设与专业调控的论证与指导,进一步提高政府、产业界参与学校专业建设的参与度,提升学校应用型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
图为淮阴师范学院校长胡相峰致欢迎辞。记者戴正东摄
图为淮安市农委主任张进成发言。记者戴正东摄
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代表、淮安市农委主任张进成在会上发言。他说,淮阴师院成立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召开应用型专业建设研讨会,是学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会议的召开让大家对淮阴师范学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淮阴师院在教师教育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培养了大批基础教育骨干人才,近年来,学校应用型专业建设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已成为拥有58个普高本科专业,涵盖10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高校。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的成立,进一步密切了政府、行业、研究院所与高校的关系,有利于扩大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他希望淮阴师院能瞄准区域发展战略需求,深入了解行业和用人单位需要,优化专业结构,积极培育相关的新专业,创立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努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个性化。
在成立大会后,咨询委员会专家和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领导及专业负责人,按照行业分组进行应用型专业建设研讨,各位专家结合淮安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围绕淮阴师院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建设现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设置如何更加契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更加符合行业、企业的要求,以及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专业的培育和设置等几方面,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他们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对淮阴师院应用型专业建设给予分析、评价和指导,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成立专业咨询委员会并组织这样大规模的应用型专业建设研讨会,是淮阴师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全省全面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旨在为学校和地方合作交流搭建一个平台,通过互动交流让校政、校企合作更加紧密;也为学校建立以办学条件为保障、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与人才市场、就业市场相适应的专业预警和调整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富有本校特色、协调发展的专业良性发展机制,提供了重要保障。
图为淮阴师范学院召开应用型专业建设研讨会。记者戴正东摄
图为淮阴师范学院召开应用型专业建设研讨会。记者戴正东摄
图为淮阴师范学院召开应用型专业建设研讨会。记者朱春阳摄
图为淮阴师范学院召开应用型专业建设研讨会。记者朱春阳摄
图为淮阴师范学院召开应用型专业建设研讨会。记者朱春阳摄
(作者:周洪波 审核:赵宜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