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9月26日电(记者孙伟)9月25日下午,淮阴师范学院专业状态调查专题汇报会在图书馆多功能厅召开,校领导郑勇、胡相峰、纪丽莲、秦志林、施军出席汇报会,副校长纪丽莲主持汇报会。各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教学副院长、各专业负责人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汇报会上,各学院交流了专业建设的经验,从师资、招生及就业等方面,总结专业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拟重点建设专业和拟新增专业的计划与措施。
郑勇指出,近几年来,学校专业结构得到逐步优化,专业内涵不断丰富,但客观上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郑勇进一步阐明了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的工作思路,一是专业建设宏观上要与学校办学定位与办学转型相契合;二是完善专业结构布局,通过专业融合培育新专业;三是完善师资引入机制。
胡相峰认为,各学院准备充分,系统、全面展示了学校各专业建设状况,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实意义鲜明。强化了专业意识,突出专业建设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中心地位;通过对专业现状的全面客观的分析、研究,为重点专业(类)建设、新专业建设、薄弱专业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奠定认识基础,提供实证支撑;探索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路径,在专业增减、专业招生数调整、师资建设、条件保障、建设重点等方面初步明确了工作的思路和重点。
胡相峰指出,基于高等教育中心转向内涵建设不断深化的形势,基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专业结构、质量与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度不高的现状,基于学校的专业现状,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做好校院两级“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工作,强化顶层设计,突出专业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二要根据教育部新修订的专业目录,结合社会需求、省内外现状、自身可能,进一步做好专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优化工作;三要加强专业体系建设。做到分类统筹、协调建设相结合,构建“保合理、强重点、创品牌”专业建设体系;四是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突出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践平台等专业诸要素建设;五要加强专业发展环境、制度建设。完善专业监控、研究机制,建立专业预警、退出机制以及教师转型及退出机制;六要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务求实效。重视,即充分认识到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事关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实干,即要分析形势、抓准问题、明确思路和关键措施、抓紧落实,实效,即要解决自身问题,扩大在行业、社会的影响力。
实施专业状态调查和发布制度,是学校落实“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和第五次教学工作大会精神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学校围绕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本科院校专业自主调控机制试点”而开展的具体工作,旨在研究分析学校专业发展状况,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建立以办学条件为保障、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与人才市场、就业市场相适应的专业预警和调整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富有本校特色、协调发展的专业良性发展机制。下一步,学校将根据各学院的调查分析报告和本次会议的汇报内容,形成学校专业状态调查分析报告和专业建设规划,切实指导专业建设工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孙伟 审核:杜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