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和培育新专业是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应然选择,也是实现学校专业结构优化及服务学校转型发展,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10月25日下午,我校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布置2012年新专业申报立项培育工作。纪丽莲副校长主持会议,教务处、各二级学院教学院长等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纪丽莲指出,要提高对质量内涵的认识,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各学院应联系具体工作实际,主动思考,增强紧迫感、危机感,秉承传统,融合创新,形成特色。在新增专业的培养原则上应遵循: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原则,逐步建立对接社会需求,与人才市场、就业市场相适应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立足需求,强化特色原则,重点增设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我省新兴产业领域相关的专业,培育服务地方支柱产业的应用型专业;优化结构,择优培育原则,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优先培育经费投入、师资队伍、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验实习等基础条件厚实的专业,逐步建立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结构科学的专业体系。
纪丽莲进一步强调,新专业申报立项培育工作重点是细致、扎实推进调研论证工作。调研工作主要侧重于国家及省专业布局情况、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人才需求状况、专业发展趋势、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的就业去向等;结合调研工作,组织由行业专家、用人单位、行业主管部门、专业专家等构成的论证小组,充分论证新增设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服务区域产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前提下,进一步明确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所有调研论证工作须形成系统、翔实的报告,为新专业申报积累各项材料基础。各学院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高度重视并持续推进新专业培育工作。
教务处赵宜江、杜萍就立项培育工作的具体安排和内容作了说明。
(作者:孙伟 审核:赵宜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