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25日,江苏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哲学研讨会在我院举行。怎样理解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辩证关系?如何建构和谐人生的合理价值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是什么?这是研讨会上来自江苏省委研究室、江苏省社科院、江苏省社科联、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理工大学、江苏省委党校、南京市委党校、常熟理工学院、淮海工学院、《群众》杂志社、江苏人民出版社等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专家学者近70人探讨话题的一部分。研讨会由我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承办,我院院长詹佑邦教授到会致欢迎词。
与会专家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实践。高度关注现实并为现实提供高瞻远瞩的指导,是哲学的根本使命和生命力所在。
与会专家认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即道德建设状况。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就无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
与会专家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个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理论创新才能做好的大课题,我们要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研究中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实践中探索、探索、再探索。
苏州大学校长助理、博士生导师任平教授就如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贡献指出,作为理论研究工作者要领会中共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要抓住城乡差异、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外理解等方面协调和统筹;推进这一理论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要站在时代的前列,要为世界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
会议期间,我院党委书记李洪天教授专程从南京赶回来看望了与会专家。江苏省哲学学会秘书长何怀远教授代表与会者高度肯定赞扬了本次会议的组织接待工作。
(作者:张同刚顾以传 审核:)
关键词: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root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