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媒体淮师 >> 正文
【新华社】多元协同 高效培养:淮阴师范学院着力打造多科多能型卓越小学教师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20年08月07日 17:44   点击数:

秉持做精师范教育的办学定位,以地方基础教育培养优质师资队伍为指向,淮阴师范学院积极探索、扎实推进教师教育工作。自“卓越教师”培养试点项目启动以来,该校着力从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教育实践、协同育人、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优化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方法和路径。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该校逐渐形成了多科多能型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特色。

高标准设定培养目标 系统架构课程体系

该校小学教育专业确定了“德智体协调、文理艺渗透、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努力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实践能力强、研究兴趣浓、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足的多科多能型卓越小学教师。所谓“多科”,即要求学生掌握多门学科知识,并能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以适应小学多学科教学以及部分综合课程教学的需要。所谓“多能”,不但涉及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等能力,还包括研究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关爱儿童、终身从教的专业情意。

指向于多科多能型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该校小学教育专业整体架构课程,以“大平台+小模块”为课程结构的基本特征,构建“跨学科、厚基础、重选择、强实践、国际化”的课程体系,涵养富有特色的课程文化。

淮阴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图

“跨学科”发展方面,该校注重拓展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范围,致力于培养主动、全面、健康发展的小学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科学、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多科多能型卓越小学师资,提高毕业生对多学科教学的适应能力。

“厚基础”则包括为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育奠基、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基、各专业课程自身强调基础类内容、重视学生“三字一话”等教学技能训练,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奠基。

为了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兴趣,该校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注重体现自主选择及“以生为本”的理念,在设置课程时凸显课程选择的自主性和多样性。

此外,该校还构建了“三能四习”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三能”指教师通用技能、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能力培养课程,“四习”指演习、见习、实习、研习四个循序渐进的教育实践环节。不仅设立专门的集中实践环节,还加强部分理论课程的实践化改造。

为进一步促进小学教师“国际化”发展,该校以世界眼光确定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标准、内容等,使其具有国际化的适应能力。同时推进国际合作办学与学生国际交流项目,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内涵与品质。

高质效推进教学改革 全面建构保障体系

以提升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指向,该校稳步推进教学改革工作,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实施研究型教学方法改革,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使教学延伸到课外,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该校建立了组织规范、运行有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小学教育专业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专项评价制度化,信息采集常态化,师生反馈适时化,持续改进科学化”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证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质量。

教师具有鲜明的应用型特征。该校小学教育专业顺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方向,注重实践教学及综合实践体系建设,强化卓越小学教师专业及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构建了“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三个层次循序渐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训练与竞赛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全程、全员、全方位的实践素养培养体系。实施校内培养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嵌入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实境体验,积累实践智慧。

淮阴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示意图

该校小学教育专业依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组织能力,成立了学生社团——“早起社”,每天清晨六点半,学生就在教师带领下开展书法、普通话、钢琴伴奏等技能训练活动。为提升技能训练的效果,该专业专门成立了教师教育技能训练教研室,统筹安排师范生的技能训练工作,专门在学生会中成立了师训部,采取学生自主管理为主的模式,在教师指导下统一负责学生技能训练的督导工作。为克服技能训练师资相对缺乏的问题,该专业另辟蹊径,采用了“小先生指导制”,即选拔优秀的部分高年级学生,通过培训后,去指导低年级学生,以此保证了技能训练指导工作的常态化。

高年级学生指导毛笔字书写

该校学生参与课本剧表演

高质量建设师资队伍 创新实践育人体系

培养多科多能型卓越小学教师,师资队伍是关键。近年来,该校小学教育专业确定科学完善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通过“外引内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促进专业教师的高学历化、高职称化以及实践化,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同时,积极构建“省--校--院”三级团队体系。在团队建设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个体及团队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有效提升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质量。

该校小学教育专业与地方政府(包括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研机构及地方学校形成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以“互动、合作、共享、共赢”为目标,构建了权责明晰、稳定协调、平等互利的多元协同综合育人机制。一是充分利用多年来与地方小学建立的紧密合作关系,成立了淮安市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淮安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等校际合作共同体,在深度介入地方基础教育研究性变革实践的同时,反哺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形成日常嵌入式的职前职后融通的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小学教育专业在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基础上成立了行知班,采取浸润式的临床实践培养,与淮安市实验小学、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等区域知名学校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确保学生每学期有一个月的实践能下沉到中小学校,在不同学校围绕不同的项目和主题,有针对性地推动学生拜师学艺;二是借助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平台,构建高校校际协同人才培养机制,该校小学教育专业先后与美国萨姆休斯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合作,注重吸收、利用和转化国内外合作高校的各类教育资源,开发了12门教师教育国际课程,每年有30余人次的师生赴海外开展中短期的研修活动;三是基于卓越小学教师培养多科多能的目标定位,与校内二级学院紧密合作,共享教学资源,实现协同育人。

通过持续努力,2016年,该校小学教育专业成为国内第一个接受师范专业认证试点的本科专业;2017年“‘多科多能型’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该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团队成为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小学教育专业先后入选为省品牌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校将继续探索“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淮师模式”,积极为地方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刊播媒体:新华社 刊播时间:2020年8月7日  作者:曹如军 任红娟 柏华

媒体链接: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307632?channel=weixin

 

编辑:张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