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橙黄橘绿时
——写在淮阴师范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之际
12月25日,《教育部关于批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印发,淮阴师范学院申报的《周恩来精神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可能很多人知道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其实,还有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也很了不起,它和前面三项并称为我国四大国家级奖励。其他三个奖项是每年评选一次,唯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4年评选一次,它是我国教育领域中唯一一项国家级奖励,代表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里意义最重大、影响最深远、含金量最高。该奖项从1989年开始设立,今年是第八届。32年里,获得该奖项的多为985、211高校。
有容乃大 胸怀天下
淮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朱汉清说:“作为周恩来家乡的第一所本科院校,学校长期坚持用周恩来精神为大学生塑形铸魂,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7年,淮阴师范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校党委把办好本科院校作为学校办学的重要使命,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学校建设要回答的首要问题。
校党委通过广泛调查研究认为,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上,首先需要选一个学生真正想学、愿学、能学出成效的榜样。周恩来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代表,是全党楷模、一代伟人,他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胸襟风范,为中华民族树立起了一座精神丰碑,感染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人,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正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最好榜样。学校应充分利用地处周恩来故乡淮安的区域优势,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
周恩来精神博大精深,向周恩来学什么?这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学校党委从周恩来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中凝练选取“志存高远、勤学善思、勇于担当、文明有礼、博雅多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素养目标,将周恩来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
为了发挥周恩来精神育人的引领作用,学校坚持将弘扬周恩来精神与凝练和培育新时期大学精神结合起来。2010年,学校在大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大学文化的特性和学校自身的传统,凝练出了“坚守朴实、追求崇高”这一体现周恩来精神的“淮师精神”。这一提法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现已成为师生们耳熟能详的淮师精神。为了把周恩来精神育人的引领作用落实、落细,学校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在育人过程中注入政治导向与思想引领相统一、理想追求与现实关怀相结合、理论宣传与文化濡染相融通的育人理念;进一步自觉树立实践观点和文化观念,把政治立场要求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与师生利益诉求和精神文化需要相结合;并根据实践要求,将理论教育与高校师生的文化心理、价值期待和生活理想有机统一起来,使周恩来精神育人工作既具有客观真实的实践基础,又有文化张力。
五位一体 构建体系
淮阴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亚军说,学校实施全方位的改革,坚持以核心价值引领与塑造为目标,构建并实施了研究引领、课程奠基、实践襄助、环境熏陶和机制保障“五位一体”的周恩来精神育人体系。
研究引领: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同步。立足实践,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将周恩来研究作为学科重要研究方向。建立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周恩来研究会,研究结项各级各类课题33项、出版专著24部、发表学术论文208篇。在周恩来研究领域,有“北有南开(南开大学),南有淮师(淮阴师范学院)”之说。该校的汪浩、杨亚军先后担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副会长。学报开设《周恩来研究》专栏,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课程奠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为党、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伟大梦想,他是我们力学笃行的榜样。”在淮阴师范学院2017级新生“开学第一课”上,主讲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朱婧老师如是说。目前学校构建周恩来思想与生平课程群,开设课程10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群建设,发挥主渠道作用;着力推进课程思政,在110门专业课程中,实现课程思政由隐性到显性的创造性转化。
实践襄助:师生互动与情境体验同行。打造“周恩来班”创建载体,将“周恩来班”作为大学班集体建设的目标,100%班级参加创建。今年是淮阴师范学院创建“周恩来班”的第20个年头。该院每年集中开展“周恩来班”创建活动,由校团委对参加年度创建的两三百个班级进行培训、动员,各创建班级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学习讲座、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开展主题教育。此外,学校设立“周恩来奖学金”,每年奖励20余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环境熏陶: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同构。将周恩来精神元素强力嵌入物质环境。在校园设立周恩来塑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巨型石碑等景观。将周恩来精神元素有机植入人文环境。建成全国第一个周恩来青年读书会、江苏省首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实践基地,建有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大型主题展厅。将周恩来精神元素深度融入网络环境。建有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翔宇网,创办全国“周恩来班”网站与“周恩来班”联盟、海棠芬芳微信公众号和PU口袋大学等平台。该校综合打造“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浸入式物质文化环境、校内校外环境、线上线下环境。
机制保障:顶层设计与基层智慧同振。强化顶层设计,2000年、2008年、2016年先后出台加强用周恩来精神立德树人的意见和“十三五”规划。构建协同机制,强力推进专业教学、学生管理、环境熏陶、研究支撑、队伍建设等协同创新。激发基层智慧,制定激励考核措施,切实调动基层党政领导、团学干部、辅导员、两课教师、心理咨询教师的积极性。
有龙则灵满园硕果
如果说学校办学是一泓湖水,那么周恩来精神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就是水中的龙,此谓“有龙则灵”。一份份耀眼的成绩单,正是淮师用周恩来精神育人的真实写照。
培养人才。学校始终坚持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0余万教师和应用型人才。学校为淮安、宿迁、连云港等地基础教育系统输送了近60%的中小学教师、63%的中小学校长、68%的特级教师、90%的“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培养了中科院院士祝世宁,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等一批杰出人才。
辐射周边。学校发挥师范教育优势,与江苏省淮阴中学、淮安市实验小学等18所中小学开展大手拉小手、合作共建“周恩来班”活动。学校先后承办了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周恩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南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100多个单位来校交流学习。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研究基地常年对外开放,近五年接待机关干部、群众团体、中小学生上万人次,为社会各界开设周恩来精神宣讲报告52场,在服务地方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2001届毕业生、获“淮安市创建周恩来班先进个人”的淮阴中学教师吴从洋说:“求学淮师,学习周恩来精神,留下我求真向上的脚步。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将努力点燃青年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梦想。”
领导肯定。学校以周恩来精神育人的办学特色,2007年、2014年两次得到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肯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及教育部网站等媒体刊发相关报道百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江苏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曹卫星,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室务委员廖心文等充分肯定该校用周恩来精神育人的做法。周恩来邓颖超秘书、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赵炜来校调研时说:“你们的做法是一流的,你们达到了党和政府‘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要求。”
组织推广。2011年,江苏省委宣传部、教育厅、团省委联合发文推广该校“周恩来班”创建模式。
淮阴师范学院院长焦富民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得是几代淮师人不懈努力的结果,取得的成绩已成过往,前面的道路还很漫长,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推进周恩来精神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为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区域领先、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刊播媒体:淮安日报刊播时间:2018年12月29日作者:张同刚 王涛
媒体链接:http://szb.hynews.net/haby/harb/pc/content/201812/29/content_24652.html
(作者:张同刚 王涛 审核:张同刚)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