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好笑,我一辈子都没见过笼子外的老虎,而且对笼子里的老虎还颇有好感,毕竟魁梧壮实、色彩斑斓,一副阳刚威武、不同凡俗的气派。可是,自摇篮中就受到吓唬“别哭,别哭,大老虎来啦!啊呜……”之后又逐渐听到、读到关于老虎吃人的故事,于是间接地知道它们的凶猛可怕,便自动在思想上站队,把自己归为“打虎派”。
那么,现在的态度怎样?可以说是180度大转弯。为何?说来话长,或许这也是你我他共同的历程和见识呢。
一个野生品种可能改变什么
开始,是保护物种的呼吁触动了我。
现今,世界上只产于亚洲的老虎,八种之中三种已经灭绝。中国是虎种最多的国家,仅存的五种占其四。然而,据1996年摸底情况,东南亚虎、东北虎、孟加拉虎、华南虎总共加起来,野生的不过100只出头。其中,产于中国的华南虎只剩下25只左右,可谓触目惊心,岌岌可危!大家常说大熊猫是稀世珍宝,可是,虎,尤其是过去面广量多的华南虎,现在数量已经远远低于大熊猫。一种草木或昆虫消亡了,人们都会感到深深的遗憾,更何况老虎呢?
保护物种意义重大。前些年,为推广优良品种,全球有150万亩耕地都种植一种水稻,结果水稻黄矮病袭来,好多国家的水稻大面积绝收。专家煞费苦心,在4700种水稻里寻找能救治此病的抗病基因,最后在印度山谷里找到一株野生水稻,才得以挽救颓势。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的一位中国首席科学家说:“一个合适的野生品种,甚至有可能改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我想,保护和拯救濒危的老虎一定同样重要,不谈过去人们熟知的经济、医药等价值,相信随着科学认识的进步,某一天在它身上还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其他价值,服务于人类。
人类家园需要健全的生态链
接着是健全生态链的需要打动了我。
在那个虎狼成群的年代,人们被老虎伤人吃人的事弄怕了,视虎为害,掩盖甚至抹杀了它作为益兽的另一面。研究老虎的专家谭邦杰曾经援引过一个实例说:“印度霍山嘎巴德森林中原有几只老虎,后来全部被人消灭了,几年之后,森林附近的各个村庄周围,野猪和蓝牛羚泛滥成灾,造成庄稼损毁、农田荒芜的景象,农民们热切希望再弄几只老虎来,放回森林中去。”中国也曾碰到过这种情况,比如2004年报载,江西省九江、武宁、永修、彭泽等地,野猪众多,糟蹋庄稼,损失惨重,准备有计划地捕猎。可是,那里若有几只老虎,又何必操这份心呢?
野猪是最能糟蹋庄稼的,它嘴馋食杂肚皮大,“长牙短喙食不休,过处一抹无禾头。”一群野猪能把穗子吃个精光,把田地踩得一片狼藉。怎么办?《礼记·郊特牲》里说:“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一物降一物,猫是鼠的天敌,虎是猪的天敌。老虎强劲有力,不露一点声响,突然一扑,无论多么蛮悍或快捷的猎物,包括熊鹿豺狼獐兔,一概难以逃脱。
老虎喜欢吃野猪,民间故事里传:人给老虎拔去脚爪上的掌刺,它就叼着咬死的野猪,丢到人家的门口表示酬谢。因此,有了老虎,野猪之类就不可能畸形繁衍,造成局部生态失衡。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古代农民没有现代人自然生态平衡的意识,可他们讲究实惠,既然野猪来与人夺粮,那么就得迎虎,呼唤老虎吃它。不能不说,古代先民祭迎老虎的确是一种智慧——一种肯定老虎生态价值的朴素智慧。
历史转了一个圈又回来了。现如今,自然界生态链中老虎的缺失,让人们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才决心要去迎回老虎这个“山林之君”“百兽之王”,使我们的家园回归到健全的自然生态状况。
虎文化已融入中华文化血脉
最后是延续文化的使命感动了我。
几年前,我为一家出版社主编《十二生肖妙品欣赏系列》,并编著其中的《寅虎啸林》等几本书,为此寻觅搜罗阅读了不少有关虎的文献。我发现,此类记载林林总总,涉及方方面面,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闪光点,更是中华文化血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有崇虎的少数民族,云南巍山、南洞一带的彝族自称为虎的民族,男人叫罗颇(勇猛的雄虎),女人叫罗摩(母虎);土家族自称祖先是“禀召”(白虎),寺庙的主神就是一只虎。中国有崇虎的岁时风俗,五月端午,民间常常给孩子佩戴艾虎,用雄黄酒在额头上写“王”字,手腕上绕五色斑斓线,让孩子不怕任何邪祟侵犯。中国还有崇虎的人生礼仪,母亲怀孕,枕头旁放小布虎;孩子出生,戴虎项圈,盖虎被,窗上贴老虎剪纸;满月,舅家要送布老虎,周岁要送虎枕头,希望孩子有老虎护卫。文学作品里也有丰富多彩的老虎形象,例如寓言《狐假虎威》、诗歌《答客诮》、散文《苛政猛于虎》等,大家耳熟能详。艺术领域中,虎的绘画、雕塑之类更是千姿百态、引人入胜。
面对觅不全读不尽谈不完的虎文化,我惊讶了:多么浩瀚,弥漫到角角落落;多么漫长,始终伴随着中国人;多么深入,浸透到人们的灵魂里!原来,中华民族是世上无双的龙虎民族,而龙腾虎跃,则是充满了生气、活力和雄风的民族象征。如果说龙虚幻而精神,那么虎则实在而物质,因此更为难得,尤其珍贵。
如今,老虎到了即将危亡的境地,要抓紧拯救,尽力保护,让子孙后代不只在诗文里读到它,在故事里听到它,在图画里看到它,还能在自己的家园里养育它。希望我们能为知道虎而自豪,为拥有完整的自然生态环境而自豪,为尽到延续文化的使命而自豪。
刊播媒体:光明日报刊播时间:2017年1月7日作者:钱仓水
媒体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7-01/07/nw.D110000gmrb_20170107_4-09.htm
(作者:钱仓水 审核:张同刚)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张同刚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