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媒体淮师 >> 正文
【江苏教育宣传】讲故事:让新闻宣传更加灵动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4年11月06日 11:01   点击数:

互联网时代,高校新闻宣传如何出彩?淮阴师范学院的选择是:讲故事!因为新闻只有有效传播才能实现宣传效果,而生动的故事,读者爱看,编辑爱发,师生爱转。

淮阴师范学院新闻宣传工作一直紧紧抓住学校中心工作,围绕学校“放眼大湖谋发展”改革发展与转型的重大实践,围绕广大师生对“坚守朴实、追求崇高”大学精神的传承践行,坚持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新闻报道,在展现学校发展改革成就、塑造学校良好形象的同时,也提振了淮师人精气神。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等主流媒体刊播报道淮阴师范学院新闻稿件270篇,江苏省高校2013年度信息宣传积分排名中,淮阴师范学院排名13位。2013年12月,在江苏省教育厅召开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会议上,沈健厅长对淮阴师范学院新闻宣传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集中化采访,让新闻素材更丰富。高校新闻宣传必须贴近广大师生员工的生活,以生活为源泉,真实地反映和表现生活。只有投入到广大师生员工的实际生活中去,才能增强新闻宣传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学校早在2011年4月就启动了“百名学生记者走基层”活动。自走基层活动开展以来,百名学生记者在该校党委宣传部8位老师的带领下,“兵分八路”,对二级学院进行集中采访。在半年时间里,学生记者们采访了18个学院,开设了11个专题,形成了350余篇新闻稿,对各二级学院的十二五规划进行详细解读,对名师课堂加以生动呈现,对师生互动、学生社团进行精彩报道,对二级学院的方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生动剖析与立体展示,体现了淮师宣传工作者的基层意识、群众意识,被师生们喻为淮师的“走转改”,如今已经成为淮师新闻宣传的一块常规品牌。《书记院长访谈》让书记院长畅谈学院发展规划;《师德访谈录》、《课堂有质量》、《笔端师生情》等展现学生喜爱的老师风采;《文化有品牌》、《进位又争先》、《学生工作访谈》等全面展现各学院的鲜明办学育人特色。学生记者们带着冷静客观的态度走到淮师学子的传奇背后,看到的是学校对优良办学传统的坚持:文学院的学风建设、历史学院的技能训练、音乐学院的晨练……还有一批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的老师,他们精心上好每一节课,努力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健康成长。一批得益于走基层活动的新闻稿件纷纷被校外媒体刊用,一大批先进典型得以树立。如城环学院的草莓训练营,即是在走基层采访活动中发现的先进典型。草莓训练营以培养普通学生为宗旨,事情虽小,意义不小,记者采写的《一起加入“草莓”班》甫一上传,就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眼球,一时“全校热议草莓班”。《中国教育报》2011年9月26日用大半个版,以《“草莓”训练营:脱去脆弱与稚嫩》为题,对淮师这个“草莓”班进行深度报道,掀起“草莓”班持续不断的热潮,“草莓”班故事还被《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评为2011年度感人故事。

生活化表达,让新闻人物更鲜活。典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在宣传工作中用好典型,让典型可亲可近可学,关键在于讲好故事,把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落脚到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和学生身上。淮师校园里得到师生认可的典型很多,行走在数学研究殿堂的孙智宏教授,长三角思政课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朱婧老师,致力于生态养殖给大家奉献最安全食品的王新风教授,在蘑菇种植里开出梦想的顾文智同学团队,把淮师美景都变成明信片和DV作品的“兔子帮”……数以百计生动有趣的新闻人物和群体,在淮师新闻宣传工作者的笔下“诞生”。他们是典型,但是他们更是普通人。淮师宣传工作者努力避免程式化的报道,通过接地气的采访催生了一大批用生活化表达和凝练的典型故事。这些典型都是健在的、健全的、健康的,他们就生活、工作者我们读者身边。2012年《淮安日报》登载的《孙智宏:人生就是持续的奋斗》、《全国体育大赛团队:不畏强手不甘平庸不计得失》、《“战旗”精神解密:创业创新创优》等系列报道,深度解读了学校选树的三大典型,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校园到社会,从机关到基层,从社区到乡村,典型们的日常故事,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组织化运作,让新闻生产更专业。每一条重大校园新闻的诞生,都经历了一连串的流程,简单信息校园网快速刊登、深度报道校报挖掘、鲜活亮点外宣拓展,新闻宣传逐步完成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这样的方式,逐渐地形成了淮师新闻宣传工作的“产业链”。新闻宣传绝不仅仅是宣传部的事情,全校所有师生校友都是潜在的新闻宣传工作者。学校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宣传队伍,也保证了源源不断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学校创新网络宣传阵地管理方式,举办“观赏二级网站”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点评,通过真诚的表扬和善意的提醒替代评比排名,有效推动了二级学院网站的建设。活动在全国也产生了较好影响,2013年11月4日的《中国教育报》上,以《网络与师生“美美共美”》为题报道了学校的二级学院网站观赏活动,浙江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对活动进行了点评。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徐放鸣教授专门撰文予以评论。

淮师新闻网每年底开设“年度盘点”专题,“2012年终盘点”专题刊发全校各单位、各部门、各条线十大新闻33篇,全面展示学校党政带领全校师生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不断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盘点活动因心系群众、贴近基层、特别鼓劲、特别提神而深受师生欢迎。2013年底2014年初,全校各部门、各单位又主动热情参与到“精彩2013”年度亮点新闻盘点活动当中。“年度盘点”活动已继“百名记者走基层集中采访活动”之后成为淮师校内新闻宣传的又一精品。

精细化加工,让新闻品质更优良。精细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采访对象数量质量有保证,每一条深度新闻的诞生都要求采访对象要在10个以上,尽可能多角度地反映校园新闻的种种精彩。采访10个以上对象,目的不是堆砌人物,而是为了更全面、真实、生动、具体地展现新闻事实,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二是对重点内容,做到精细呈现。对于学校的任何一个新闻素材,都要最大程度地挖掘它的价值,让它的新闻附加值发挥到最大。还原真实的人和事,尽可能多地出现学校师生的真名实姓。三是报道样式,做到精细加工。对网络新闻的标题,一般要求不超过20个字,确保标题在网页清晰完整呈现。对导语写作,要求尽量控制在140字,便于微博、空间分享转发。对于校内新闻写作的人称,要求和校外发表一致,全部采用第三人称,校内校外新闻报道稿件一次成型,也有利于社会媒体直接转发。

每一篇外宣文章都在实事求是的调查之后产生,每一个典型例子都有大量的采访作为支撑。2013年6月,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受聘学校客座教授,并为师生开设讲座,宣传部组织记者专访陈思和老师,推出《陈思和的六月淮师行》校报专刊,全文刊载讲座录音及访谈实录等,撰写《昆曲•芭蕾•陈思和:淮师的文化眼光》等主题新闻报道,引发了《淮安日报》、《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等报刊转载转发。这些活动的深度聚焦,实际上就是新闻的精细化加工,宣传部组织人力进行深度访谈,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高质量的“保鲜素材”,放大了校园文化的辐射效应,提升了品位,也让这些素材随时可供再加工再使用。

全媒体化传播,让新闻受众更广泛。在多媒体时代,学校利用一切可传播的媒介进行新闻宣传,广播、电视、报纸、微博、微信等多管齐下。淮阴师范学院较早开通微博,淮师新闻网新浪微博2010年即开通,淮阴师范学院官方微博是江苏省首批粉丝突破2万的十所高校官微。官微及时更新,注重与师生互动、与校友互动。学校开通了官方微信、校报微信、淮师新闻网微信。学校还善于借力主流媒体,传播淮师声音,仅201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栏目就播报淮师新闻4次;《中国教育报》全年报道淮师新闻24篇,其中长篇报道12篇;《中国教育报》、《淮安日报》、《淮海晚报》等报纸有10个整版新闻报道(非广告和软文)。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这么多动人的淮师故事,淮师的新闻宣传工作将更加灵动,淮师的发展转型将更为生动。(作者为淮阴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刊播媒体:《江苏教育宣传》杂志 刊播时间:2014年第5期作者:朱延华

(作者:朱延华 审核:王新鑫)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王新鑫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王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