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日报10月21日A1版报道22年前,他研究生毕业,成为一名大学老师;16年前,他接手朋友做不下去的企业,开始了创业之路。从自己手工打造第一条生产线,到如今拥有两个厂区,90%产品远销海外,年产值近亿元,李康和他的“卧尔康”走过了不平凡的创业之路。
这十多年的历程,生动地再现了一名科技创业者成为现代企业家的过程。
转变:从化学教授“变身”企业老板
1991年,李康从名牌高校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如同那个时代无数的知识分子一样,对于学术的追求,让出生于淮阴区的他回到了家乡最好的大学淮阴师范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业务能力突出、敢想敢拼的李康,在工作两年后面临人生新的选择——出国深造还是留在故乡“学以致用”。最终,难舍的家庭,难舍的故乡,让李康选择了留在淮安。
此时,滚滚的商业大潮正在席卷着中国大地,不少淮安本土的企业将渴望技术革新的目光投向了高校。从1992年起,李康先后为淮安多家化工类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涟水县的一家化工厂,一直无法解决废水排放问题,经人介绍,慕名找到了李康,结果是李康不仅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难题,而且让企业的废水产生了比产品更高的经济效益。
还有一个曾在汇通市场从事油漆品牌代理的小老板,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动起了自己生产油漆的念头,可是,他根本没有技术积累,于是又找到了李康。在李康的帮助下,完成了从代理商向制造商的转变。一次次的科技输出,让李康在淮安化工业界渐渐有了名气。在这个过程中,李康亲自参与和见证了技术转变为产品、转换为效益的过程,这也悄悄在李康的心中埋下了创办企业的种子。
1997年,一位朋友找到李康寻求合作,此时这位朋友所投资的聚氨酯产品(记忆棉的原材料)正处于培育期,但一次次的打击让其失去了信心,最终他找到李康,表达了希望李康接手的意愿。看着朋友的困境,李康接手了这家企业,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但是困难接踵而至,此时的厂里不仅没有产品,甚至连生产线也没建起来。于是,李康自己车模具,拼装生产线,一条当时报价近20万元的生产线,李康硬是靠着自己的执着与坚持,历时数月,仅用2万多元就打造出一条6米长的生产线。在这条生产线上,时年32岁的李康开始了自己的财富之路。
转型:从“独自研发”变为“善借外脑”
当时国内聚酯氨市场因为还没有发展起来,不少高端产品都被国际巨头所垄断。李康虽然一直关注产品的研发,但因为无法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所以企业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不过,这一切随着1999年春天南京打来的一个电话改变了。
1999年,一位日本制作床上家居用品的客商找到了南京大学化学系的专家,希望通过南大的研发力量,帮助他们生产一种刚刚在西欧市场出现的“记忆棉”卧具所使用的新型聚氨酯产品。南京大学当时没有专门从事这类产品研发的部门,不过,一位教授知道在淮安有个叫李康的教授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于是,把电话打给了李康。接到电话后的李康兴奋不已,虽然还不知道这种新产品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但李康觉得自己企业转型的机会来了。
不过当李康拿到日方提供的货物样品后,他不禁有些发懵,因为这个产品不仅之前没见过,而且连产品使用的原材料都不清楚。李康将自己关在实验室进行科技攻关,最终,他了解了产品的化学特性,这是一种名叫聚醚的新产品。可是经过自己配比的产业原料,因为气味问题无法解决,一直达不到日方的要求。
李康此时想到了当时国内最顶级的化工原料研发生产机构——上海高桥石化三厂,他将样品和化学属性提交到该厂研究所。因为当时这种产品的市场规模有限,研发机构对于这样的产品创新并不“感冒”。而嗅到商业气息的李康则坚持自己的判断,未来这种聚醚产品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他的坚持下,高桥石化三厂最终提供了30斤的试验品。
经过一系列测试,高桥三厂提供的产品具备了同类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于是大量订购产生。靠着首期订购的20吨货品,李康赚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据了解,当时该类聚醚产品在国内研发未成功时,每公斤的产品价格是67元,而李康获得的产品价格是19元每公斤。谈及这段历史,李康笑着说,自己推动了中国聚醚化工产品的历史进步。
转轨:从“作坊工厂”走向现代企业
李康虽然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可是这一过程他认为也有自己的遗憾。“虽然我们是国内第一个大规模订制聚醚原料的厂家,但真正赚到大钱的却是珠三角一带生产卧具的工厂。这些工厂虽然对技术不太精通,但是他们更了解卧具产品和市场需求,所以,他们跳过研发直接到市场上购买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因为市场需求量大,不少企业在此期间迅速做大。”李康说。这一过程,给了他很大的触动。
于是,在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后,李康一方面保持对研发的投入,一方面加大对市场产品的开发。李康不仅在淮阴经济开发区投资兴建了淮安康维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而且还注册了卧尔康的品牌,并先后开发出添加竹炭、TOURMALINE负离子、光触媒等新功能的卧具产品。与此同时,李康也开始跑市场,他每年都前往广交会、德国交易展;阿里巴巴、淘宝商城也有了“卧尔康”的身影。如今,“卧尔康”早已走出国门,出口美国、欧洲、拉美等,每年创造产值近亿元。
对于企业的未来,李康说,刚做企业的时候因为是科技创业,心里想的最多的是技术革新。这些年企业的发展让他明白,技术革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市场开发则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如今,“卧尔康”的企业规模是过去的数倍,这让他感觉到企业内部的管理越来越重要。他会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向企业管理方面转移,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卧尔康”产品从目前的100多个销售点发展到500个,实现年销售额3亿元以上。
报道链接:http://szb.hynews.net/harb/html/2013-10/21/content_2563604.htm
(作者:张文辉 审核:张同刚)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