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淮海晚报2012年12月25日C1版头条晚报讯 “近几年来,我们学院每年毕业生就业率都可以达到95%,2013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然乐观。”12月17日,当淮阴师范学院校长胡相峰,这样回答新华社记者关于淮师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问题时,在场的十几家国家以及省级媒体记者发出惊叹之声。作为苏北首家接受“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媒体集中采访的淮师,当天迎来了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等十几家国家级以及省级媒体记者的集中采访,吸引这些媒体“眼球”的,正是淮师“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一主题。
记者在现场获悉,该校的多名教授、博士走出校园,把学校的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王新风教授担任淮安市科技特派员、挂联教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富硒食用菌栽培技术”无偿地传授给当地村民,带领农民实行科学种植,实现了科技帮扶与自身科研事业的良性互动;丁怀宇老师读博士时做的是海洋藻类研究,读博回校后主动对接淮安小龙虾特色产业,转向小龙虾研究,开发了“克氏原螯虾离体胚胎绿色培育技术”,目前已形成系列配套技术,申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各2项,均已授权。自2010年1月,该技术在盱眙满江红龙虾产业园有限公司进行成果转化,累计新增产值22696万元,新增利润3866万元,增收节支735万元,培育的虾苗,在盱眙县累计推广11万亩,带动农民增收3.3亿元;李师默博士领衔的研究小组,从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筛选到对蔬菜病虫害有防治效果的菌株,通过大量试验进行复配组合,开发出防效稳定的复合微生物制剂,田间试验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大大减少了农民化学农药的投入,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显著。此外,在2007年8月,经江苏省科技厅批准,以淮阴师范学院为技术依托单位,组建了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这是目前我国研究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的最高技术平台,同时也是我省首次在苏北地区批准建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集中采访座谈会由淮阴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顾建国主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校长丁永真,淮阴师范学院历史学院、化院、教科院、经管学院、生科院、城环学院及绿之源环保协会社团代表相继发言。记者们还考察了淮阴师范学院周恩来研究基地、生物标本馆、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江苏省特色水产繁育工程实验室等。
淮阴师范学院已有50余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历史,毕业生共计10万余人。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曾经说过,淮阴师范学院是一所功勋学校,发挥了“主阵地”的作用,为全市基础教育培养了大量优秀教师;发挥了“人才库”的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发挥了“深水井”的作用,为全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注入了强劲动力。2010年,该校的调查统计显示,淮安市827所中小学教师中,有517名“一把手”校长是淮阴师范学院的毕业生;淮安市教育系统荣获全国表彰的人员中该校毕业生占半数以上。
报道链接:http://szb.hynews.net/hhwb/html/2012-12/25/content_2488288.htm
(作者:潘晓晔 张同刚 审核:张同刚)
关键词: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